中秋明月照蒼穹,縷縷清輝灑凡塵,人們在中秋觸景生情,才有了中秋月圓人團圓的追求,這些訴求成了農耕文明的傳統節日,在工商業逐漸發達的今天,人們對於這些傳統節日已經淡忘了。大青山度假村過的這個中秋節,是比較精彩的,也給人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印象。
這一晚,所有的嘉賓都盡興而歸,大家散去的時候,已經是夜涼生露的午夜時分。
第二天上午,陳輸己帶著幾個戰友和尼亞孜父女倆,一行人來到獵人山管理處,租賃了槍械和野外露營裝備,一行八人大搖大擺地從獵人谷進山而來。
而周航應孟副省長的要求,帶著幾個南洋客商一起,要把青山新區所有的專案考察一遍,周航還能說什麼呢,只有答應的份。
於是大青山旅遊投資公司派出兩輛旅遊大巴車,由副總吳所謂帶隊,青山新區區長周朝華,支部書記蔡德芳陪同著。
從迎賓廣場出發,經過大青山水庫堤壩上,上到了半山公路上。半山公路與水庫環湖公路無縫銜接,到塘灣居民定居點後,一個三岔路轉盤就出現在大家視野裡。從轉盤左邊轉過去就是大水溪大橋,到達周家灣與青山街道主幹道連線。
半山公路也與新區主幹道一樣的建造規格,也是四車道十二米寬的山區二級路標準,限速四十公里至六十公里。二道梁這一段的半山公路外是塘灣村民定居點,一千二百棟居民別墅,做到了統一規劃,統一修建,統一管理,居住區裡的街道與公路主幹道實現了分離管理。
道路兩邊的路燈、過公路的人行天橋、地下通道,都是與青山街道一樣的模式。
二道梁半山公路里面靠山,是自來水廠的管理站和辦公大樓;同時還有藥材公司的總部大樓,和倉儲基地。花園式的廠房,與後面的山林環境極為和諧,沒有一絲突兀之感。
車子開得很慢,靠右邊以四十公里的時速行駛著,到了甜水溪橋頭時,結果孟副省長和侯副部長都說,速度太快,無異於走馬觀花,沒有啥收穫。於是大家乾脆下車步行,由吳所謂和周朝華作為嚮導,帶著領導們步行參觀,車輛乾脆就開到四道梁荊竹溪大橋的橋頭等著大家。
周朝華帶著領導們和一眾客商們,從二道梁西側的水庫公路走了進去,堤壩就比公路低了兩米而已,高大的堤壩給人的第一感覺竟是結實和踏實。
經過幾步石梯下到堤壩上,只見在堤壩上立著一塊功德碑,碑文是原塘灣村的李文書所寫。上面記錄了這座水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勘測規劃時間,設計的庫容、長度、堤壩的寬度和高度,工程介紹的投資情況和修建時間等。上面還自責了在特殊的激情年代,沒有響應黨的號召,也沒有組織好乾部群眾,錯失了修建水庫的大好時機,讓這座水庫晚出現了三十年,讓村民飽受乾旱洪澇之苦。幸好青山村出了一個眼光卓著,能力超強,大公無私的年輕人周航,他出錢出力,讓大家重新修建水庫,歷經三年,終於完成了這座庫容八十萬立方米水庫的建設。這種水庫的修建成功,也改善了原來塘灣村人的生活狀況,讓所有的村民都脫離貧困,進入了萬元戶的行列。
甜水溪水庫設立的功德碑,上面既有對出資人周航的溢美之詞,也有老幹部李文書的自責之言。侯副部長看了功德碑後,對身邊的一群幹部們說道:“這才是我們的老幹部呀!覺悟永遠是有的,當年由於認識不到位,內部爭論激烈,錯過了修建水庫的時機。但他把這份責任一直放在心上,並把它擔起來了,所以才有後來的亡羊補牢。”
孟副省長也附和道:“侯部長說得對,我們這些幹部,就應該時刻保持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態度,經常檢討我們過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給與補救,這才是我們作為幹部應該具備的工作態度。這個李文書是我們所有幹部學習的榜樣,他今天來了嗎?我們想見見他。”
周朝華立即上前說道:“孟省長,他今天在區裡組織安全檢查工作,我馬上通知他到這裡來見您。”
孟副省長點頭道:“那好,你通知他到這裡來一趟吧,我們一定要見見這位基層的老同志,他對工作的責任心讓我們都覺得汗顏,真是態度決定一切。”
隨行的省市兩臺的電視攝影記者們,和報刊文字記者們,都把這一切情景拍攝了下來;領導們說的話,也一字不漏地全部記錄了下來。
得到孟副省長的指示後,周朝華立即就退到一邊,拿出高頻對講機,呼叫起副區長李文書來。這西門子的對講機就是牛,很快就傳來了李文書的回答:“李文書收到,請問周區長,有何新指示?”
周朝華說道:“孟副省長要見你,你趕快到甜水溪這裡來。”
李文書回答道:“我和周局長正在三橋這裡檢查,五分鐘後就能到達甜水溪水庫。”
很快,李文書就騎著摩托車趕來了,他關掉了油門停好了摩托車,來到甜水溪水庫堤壩上。周朝華拉著他來到了孟副省長面前,向他介紹道:“孟副省長,青山新區副區長李文書同志到了。”
孟副省長立即握住李文書的手,說道:“李文書同志,你好!這面功德碑是你立的嗎?你能跟大家講一講當年這座水庫修建的前後曲折過程嗎?”
李文書不好意思地說道:“孟省長,當年甜水溪水庫的勘測,是在一九五三年進行的,設計圖紙是一九五五年出來的。由於我們跟坪上村歷史上的恩怨,兩個村無法進行有效的調節,結果這座水庫就被擱置下來了。後來青山村修水庫的時候,我們就進行性了協商,我們願意出土地,不能強制要求我們出勞動力,水庫修好以後,必須要允許我們塘灣村放水耕田抗旱。”
孟副省長笑道:“土地是集體的,你們也太霸道了吧,既想要用水,又不想出力。”
李文書汗顏不已,尷尬地笑道:“那時我剛剛接手塘灣大隊的大隊長,當年也是年輕氣盛,只想佔便宜不想出力,還帶著不明真相的群眾一起下絆子。幸好當年大青山的支部書記兼大隊長餘建清同志,黨性強有大局觀,排除萬難,帶領青山村的幹部群眾一起開始了水庫的修建。眼看大青山水庫,經過十八年的大幹苦幹就要建成之時,餘建清同志倒下了。是他的倒下讓我感到了一絲羞愧,我們塘灣村的幹部群眾經過一番自我檢討後,最後才出動勞力和青山村人一起,完成了水庫的收尾工作。現在想起當年自己自私自利的所作所為,還是慚愧不已!請孟省長批評我吧。”
孟副省長問道:“大青山水庫修建一共花了多少年的時間?”
李文書回答道:“報告孟副省長,大青山水庫的修建,前後花了二十年時間。”
此時,孟副省長雙目含淚,說道:“餘建清同志是好樣的,他是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的。但是,李文書同志,你當年確實是自私了一些,但是你們懂得反省,懂得批評與自我批評,就不失為一位好同志。你能醒悟,及時改正錯誤,採取亡羊補牢的方式去彌補過去犯下的錯誤,也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李文書說道:“孟省長說得對,我們不能忘記批評與自我批評,那是檢驗我們工作得失最有用的思想工具。”
孟副省長聽了李文書的話以後,說道:“你這位同志還是不錯的,走吧,我們對這裡不太熟悉,你今天就帶著大家到處走走。怎麼樣?李文書同志。”
李文書立即說道:“好的,孟省長。那我們就從這座水庫往醉魚溪大橋走吧,那座醉魚溪水庫比這座水庫更加宏偉一些。”
孟副省長說道:“你是地主,對本地最熟悉,你說往哪走就往拿走吧,我們都聽你的,請前面帶路吧。”
“那好!,請大家跟我來吧。”於是,李文書將摩托車扔在路邊,帶著大家往醉魚溪大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