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上車後,對幾人說道:“當我們進入沙漠的時候,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準備好充足的準備,萬一我們遇到了突發情況,才不至於措手不及。並且,那些開商店的,賣饢的,你多買一點就證明他們的生意好,今天的收入就會多一些。花錢能給人帶來快樂,這就是人民大眾掙錢的理由。”
幾個夥伴看著這麼豪橫的人,只得都學著電影裡道士們行禮的樣子,拱手說道:“兄臺高見,佩服!”
悍馬車離開了玉龍喀什鎮,在阿依古麗的指揮下,徑直往沙漠中的目的地而去。
一個小時後,在滿目蒼茫的黃沙中,熱瓦克佛寺廟就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熱瓦克佛寺廟,位於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城西北,五十公里處的沙漠中,是一處以佛塔為中心的寺院建築遺址,總面積達二千三百七十平方米。
它是一組以塔為中心的佛寺建築,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廟宇組成。
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兩個門形缺口。
塔院建築遺蹟平面呈方形,院牆土坯砌築,東西長四十九米,南北長四十九點四米,殘高約三米,南牆中部為院門。
院中為佛塔,佛塔用土坯砌築,殘高九米,多處被人挖壞。平面為十字形,塔基基本為正方形,塔基分四極,平面呈方形,邊長十五米,高五點三米。
此塔不是多層塔,塔身為圓柱形,直徑九點六米米,殘高三點六米,塔頂為覆缽形,已經殘破不堪。
院牆內外兩側塑有精美的佛和菩薩像,以及大量形體較小的輔像和浮雕飾件,院牆上還有少量壁畫。
熱瓦克佛寺遺址建於二到三世紀,是早期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遺蹟,曾為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西域佛教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它獨特的佛寺建築風格以及佛像造型都保留了原始的犍陀羅風格,為研究佛教傳入西域的年代和古代雕塑藝術提供了考古幫助。
熱瓦克佛寺遺址的形制和精美塑像在新疆古代佛寺遺址中獨樹一幟,並與犍陀羅藝術有較為密切的關係,某些塑像還具有秣菟羅藝術風格。是研究新疆古代佛教、佛寺形制和塑像藝術難得的重要資料。
東牆外有一小廟,部分牆壁殘存,內壁塗石膏,廟東牆內壁有穹形壁龕,壁上滿刻逐層縮小的穹形紋路,線條規整流利,據說曾有立佛在內,此廟現毀壞殆盡。四面院內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殘跡,以西、親牆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於外,有些則毀壞不存。
原有彩繪,今基本風化不存。殘存的佛像高約三米,每隔七十厘米的距離即有一尊。在未風化的牆壁上均有壁畫,供養人像,沙丘雲氣紋和圖案插繪於佛像之間,色彩單調,以褚色為主。泥塑佛像有明顯的健陀羅風格的密集流暢,圖案化的裝飾衣紋。
寺院內外散佈著紅、黑和少量彩軸陶片,還可見散亂於地面的人骨、泥塑佛像殘體和五珠銅錢,附近有屋宇建築的痕跡,但範圍不大。
關於熱瓦克的歷史沿革和興廢年代,史書上並無記載。學者據出土文物和佛像,壁畫風格,以及以塔為主體的建築格局推斷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
後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熱瓦克佛寺遺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已經為時晚矣,破壞了才想起來保護,有些本末倒置徒增笑柄。
艾爾肯說的暗道入口就在東牆外的小廟裡,在一座坍塌的籠龕裡,有一座五十公分高的土地神像,只需將神像往下一按,一個二尺見方的小洞就出現在佛像基座後面,一股清涼的風從洞口裡吹了出來。
大家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打量著艾爾肯,艾合買提問道:“艾爾肯,你是什麼時候發現這個地方的,怎麼一直沒聽到你說起過?”
艾爾肯說道:“還記得我們十五歲那年嗎?我有三天沒去上學,學校和家裡都組織人來找,大家找我都找瘋了,後來一個星期過後,我自己走回去了。”
艾合買提說道:“當然記得,你不是說獨自出來到沙漠裡玩,迷路了嗎?”
艾爾肯說道:“就是迷路了,不過不是在沙漠裡,而是在這下面的地下迷宮裡。”
“地下迷宮?”阿依古麗立即升起了好奇之心,問道:“當年你們不是好幾個人一起來的麼?你不見了,他們為什麼不報警?”
艾爾肯說道:“他們三個人還不是怕我的阿爸找他們要人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他們就守口如瓶不願意說了。”
阿依古麗氣憤地說道:“他們怎麼能夠這樣,一路來的小夥伴走丟了都不報警,萬一你回不來咋辦?真是的,太沒有良知了。”
艾合買提問道:“下面有什麼,你在裡面呆了幾天,難道不餓嗎?”
艾爾肯回答道:“裡面有水,還有一種石頭產的白色乳液,一天只有一小碗,喝了就不餓啦,我就是靠著那種白色的石乳活下來的。”
艾合買提當即爆出粗口:“臥槽,你不會是喝了能成仙的地乳靈液吧!怪不得你的身體越來越好了,力氣也越來越大了。”
周航聽到了這裡,點頭道:“應該就是土靈液,一天只有一百毫升。”
艾合買提兄妹二人聽到這裡,當即眼冒綠光,就要往洞裡鑽,被周航一把抓住,說道:“彆著急,準備工作做好了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