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膳飯莊在幾十年的經營中,為了確保傳統菜點的質量特色,堅持按傳統質量標準作菜點,如肉末燒餅、豌豆黃、芸豆卷等,一直堅持手工操作保持了傳統特色與口味。為了不斷挖掘開發宮廷名菜,仿膳多次前往故宮博物院,在浩繁的清宮御膳檔案中整理出乾隆、光緒年間的數百種菜餚,並據此研製出“燕尾桃花蝦”、“一品豆腐”、“海紅魚翅”、“金魚鴨掌”等菜餚。
1980年代以來,仿膳飯莊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連續十幾年大幅度增長,幾項主要經濟指使在全市同行業中居領先水平。
北海公園的仿膳飯莊,可以說是清朝宮廷風味的再現。
幾人再次走進仿膳飯莊,服務員來到幾人的桌前,問道:“幾位吃點什麼?”
周航說道:“老太太,你看吃點啥。”
老太太也不客氣,對服務員說道:“那就來個滿漢全席的套餐吧。”
服務員問道:“是四餐、五餐還是六餐?”
老太太:“就五餐吧,把明天、後天的伙食解決了再說。”
服務員說道:“好的,幾位要稍等一下。小餐廳暫時還要翻檯,等我們準備完畢後,再來通知你們過去用餐。好嗎?”
周航說道:“沒關係的,你們慢慢準備吧,我還要再找幾個人來一起用餐。”
待服務員離開以後,老太太對周航說道:“前輩,讓我點餐,我就把明天、後天的也點了,你不會怪我吧。”
周航哈哈笑道:“老太太是性情中人,你高興就好。小子也久聞滿漢全席的大名了,只是無緣品嚐,今天借老太太的興致,也品品這一系列的菜品,方不枉來北京轉一趟。大家不介意,我再叫兩個長輩來湊熱鬧吧。”
老太太笑道:“前輩既然出了錢,主人請客人來吃飯也是應該的,既然是滿漢全席,有家中長輩在場是最好不過了。”
於是周航拿出大哥大,開始打起了電話。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了滿族與漢族菜的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坐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分別為南菜五十四道和北菜五十四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出產或特產: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
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閩菜,12道廣東菜。
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大約二十分鐘後,只見一個雄赳赳的中年中年男人,帶著三個老將軍走了進來。
周航忙站起身迎了上去,喊道:“外公、冉姑公、秦爺爺、聶爺爺,你們來了。”
原來那個中年人就是周航的外公陳幼甲,由於服用過還童丹的緣故,所以看起來也就五十來歲。年已八十六的冉忠誠,此時的精神狀態也是出奇地好,看上去不過六十來歲,讓認識他的老太太吃了一驚,除中年男人不認識以外,其餘三位將軍她都認識,她立即拉起曾孫女站了起來,眼含熱淚,嘴唇顫抖。
頭髮花白的聶老上來拍著她的肩膀,說道:“小張,還好嗎?這裡人多嘴雜,有話待會兒再說。”
老太太和大家一一握手後,對曾孫女說道:“快來給幾位老爺爺行個禮。”
袁曉曉對著幾位老人鞠躬問好:“各位爺爺好!”
這時冉忠誠對另外兩個花白頭說道:“我說不該來吧,看看,來了大家都不自在。”
聶老說道:“還不是想來找航小子聊聊,聽說他會搞錢,我們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周航說道:“聶爺爺、秦爺爺,你們找我只需要一個電話就行了。”
秦將軍說道:“聽說你小子請吃滿漢全席,豈有不來之理。席吃了,你得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