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為什麼不逃向靈國避難,那是因為有晉王的前車之鑑。
從靈軍的表現,他已經明白了靈王並非真心相助,去了,估計也是被軟禁,還不如南下。
而一直南下的話,出了楚境,就是南蠻之地了。
南蠻,是中原王朝對南部異族的統稱,當時以中原為天下中心,周邊四方,即南蠻、北狄、西戎、東夷。
《王制》記載:五方之民,皆有性也,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而在百年前,楚國周邊民族趁楚大飢之際,聚群蠻侵楚,楚簡公率軍親征,滌盪南部,遂並蠻、越,而有洞庭、蒼梧。
史稱大啟群蠻。
自此以後,南蠻百多年不敢侵北,年年上貢,歲歲稱臣。
現在的楚王,不僅僅是有南逃的打算,更有復國之念。
王宮書房內,他正在召見楚國官員杜逞。
詳細分析了當下局勢後,他嘆了口氣,說道:“現在秦軍勢如破竹,前面支撐不了多久了,要想扭轉局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南下,請蠻王助我們一臂之力。”
杜逞是楚國外交方面的官員,聞言之後,心裡頓時一緊:“什麼?大王,微臣斗膽,敢問這件事,是否朝廷所議。”
“此事不能放到明面上來,只能秘密進行,否則,相國等人是不會同意的。”楚王心裡也明白的很。
“這,這。”杜逞憂慮重重:“大王啊,南蠻非我族類,若請他們幫忙,猶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入關,後果難以預料啊。”
“本王知道你想說什麼。”楚王道:“南蠻雖屬制外,但這也是目前唯一的辦法,於楚而言,秦,乃臟腑之痛,南蠻不過面板之疾,何況此乃驅虎逐狼,請南蠻進來跟秦軍打,我們趁此招募壯丁,加強兵力,等軍力稍有恢復,他們也打得差不多了,我們再出來收拾殘局,則復國有望啊。”
他的想法,太過理所當然。
杜逞聽完,再次說道:“可是大王啊,若請蠻王,猶請外敵入內,到時候,若出意外,天下指責啊……”
“能出什麼意外!”楚王皺眉道:“只要能擊敗秦軍,復我大楚,本王不惜一切代價!”
說著,他又道:“先祖簡公,當初能鎮壓群蠻,事後,本王同樣可以。”
可他的能力,怎麼可能與百年前的楚簡公相比。
要知道,那時候的天下,諸侯更多,小公國幾十上百,楚都能雄霸南方,外加蕩平蠻夷,足見簡公之雄才。
而見楚王這麼說,杜逞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反駁了,只能道:“這件事,微臣還請大王多加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