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
此時蕭遠已經回到這裡。
根據各方探報,由於十萬秦軍的調動,加之宣國的軍事壓力,楚將韓州,開始被迫撤離。
而寧陽那邊,吳軍久攻不下,涼國滅亡又已成事實,吳王無奈之下,也只能下令收兵。
這場亂戰,在涼都被攻破之後,似乎暫時平靜了下來。
蕭遠也可以安心處理涼地之事了。
現在大戰剛過,不是攻破了涼都就完事了,還有很多局面需要收拾。
就像涼都之後,包括嘉陵在內,還有兩三郡沒有收復。
不過對於嘉陵一事,蕭遠思慮過後,是決定先禮後兵的,如能兵不血刃的收復三郡,當然最好。
他的王令,也差不多傳到三地郡守那裡了,內容很簡單,並沒有過多的威脅言語,只讓三地郡守,入涼都朝拜。
他們來了,則表示願意歸順,不來,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蕭遠即會點出一將,令其率軍討伐。
眼下書房內,蕭遠正在閱讀上官文若送來的宗卷,他看的很認真,一字不落,閱過之後,也微微搖了搖頭:
“這些涼地官員,多懶於政事,而且幽州、延州一帶,多處縣鄉,因戰事緣故,官職空缺,政治體系癱瘓,導致不少流民聚匪,佔山劫道。”
“一個地方,不能沒有官府,即刻傳書王廷,讓吏部派遣官員到涼地赴任,特別是縣令一職,尤為重要,涼地能不能妥善治理,以最快最安穩的狀態施行秦治,與這些父母官脫不開關係啊。”
“這些縣令的宗卷,本王都要一一過目。”
“同時,將涼軍解散之部隊,其中精銳之士卒,招募為本地官兵,成立武衛府,至於各府中長官,則從我軍各部將領中抽調部分,儘快完善治安問題,三個月之內,平定涼地匪患。”
這些涼軍士卒,多半是已經被遣散回鄉的,如能在本地被招為官兵,拿國家俸祿,維護當地治安,又是鐵飯碗,可想而知,他們又怎麼可能不願意。
蕭遠說了很多,每說一條,上官文若都連忙點頭,一一記下,等其說完,後者也略微憂慮道:“大王啊,事情有很多,對吏部派遣官員之事,其中縣令宗卷,王上又要一一過目,怕是太過勞累啊。”
“無妨。”蕭遠擺了擺手,父母官很重要,從中也不難看出蕭遠對涼地的重視,郡守那就更不用說了,必須得他親自拍板。
頓了頓之後,他又道:“涼地的雜稅需要減免,減輕農人負擔,而他們的律法,又太過寬鬆,必須嚴明律法,無法度,國家根基動搖。”
“大王所言極是。”上官文若表示贊同。
說完這些之後,蕭遠整理好竹簡,又看向他道:“你覺得,那三地郡守,會回都嗎?”
“他們肯定會回的。”上官文若直接說道。
“哦?”蕭遠笑了笑,倒是沒想到他會如此篤定。
結果這事,還真被其說中了,數日後,三地郡守,齊回涼都。
現在涼地已經沒有什麼武裝力量了,真要說有,也只剩幾千逃到嘉陵的禁軍,可這些,能抵擋秦國大軍嗎?
三人為官多年,都不是傻子,這個時候接到秦王書信,自然是與心腹手下認真商量過的。
回來了,最多官職不保,性命應該無憂。
不回來,馬上就會招致秦軍,死無葬身之地。
三人身穿涼國郡守官服,年紀都在四五十歲左右,等進入涼王宮,被引到書房外時,許虎也於殿門前冷聲說道:“解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