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一說完,他也逃也似的離開了這裡。
見其背影,有吳國大臣微微咳了咳,隨後出列說道:“大王,方才羞辱桓相,是不是有欠妥當啊。”
“唉?”吳王擺了擺手:“那是事實,再者,這樣也能更好的拒絕桓國嘛。”
吳王以此為論點,沒有多費任何口舌,便讓邱榮自己知難而退。
後者受此暗辱,哪裡還能在吳國待下去,出了王宮之後,那是直接啟程,返回了桓國。
等他回來,已經是半個多月後了。
桓王急於知道吳國態度,得知丞相回都,第一時間召見,詢問了起來。
邱榮一副不知如何回答的樣子,頓了半晌,才說道:“臣無能,未能勸說吳王,大王寬恕。”
“這是為何?”桓王不解,在他看來,許吳王以重利,請他出兵震懾一下,又不是真打,對方沒理由拒絕啊。
“臣不知。”邱榮悶悶不樂。
見他模樣,桓王眉頭暗皺,面上道:“既吳王不願相助,那也罷了,但桓、涼若真的開戰,我們則必須要了解秦國的態度。”
“因而,丞相再辛苦一趟,入秦面見秦王吧。”在桓王看來,秦、涼關係,是一直不錯的,逼的沒辦法了,他可以和涼軍打,但卻不得不顧忌秦國會幫忙涼國。
邱榮也明白這個道理,可卻說道:“大王還是找其他大臣為使吧,臣,實在沒有那個能力。”
“丞相這是何意?”桓王頓時面露不悅。
邱榮自嘲的笑了笑,道:“若以臣為使,臣雖為丞相,但到了秦國,秦王若再羞辱臣,豈非丟失我國顏面?”
“這怎麼可能,相國為使,秦王再怎樣,也得顧及禮儀。”桓王道。
“可若秦王闡述事實呢?比如說,他大言桓國相印無語,桓相定不了邦交,臣如何反駁?”邱榮反問。
“這,一國丞相,還是特使,定不了外交?”桓王瞪大眼睛。
“可大王,您以相印,毀過盟約,此事,已成詬病,臣只要為使,必遭他國提及。”邱榮正色說道,內心的不滿,可想而知。
丟人,可丟大發了!
這一切,都是桓王貪小便宜導致的結果。
而聽邱榮這麼說,桓王也想起了此事,不由後悔的說道:
“這,這,都是本王之錯,相國不要介懷,千萬不要介懷啊。”
“臣豈敢。”邱榮苦笑。
隨後,桓王沒有辦法,只能是又派了一名大臣,出使秦國。
這個時候,桓涼邊境,已經各自屯兵將近二十萬,只是戰端未開,可已有疑雲籠罩。
等桓使抵達秦州的時候,蕭遠並沒有避而不見,給出了正常的禮儀接待,亦在第二天的上午,親自接見了他。
桓王以為,秦涼曾互盟滅晉,關係應該很好。
可他不知道的是,蕭遠從來都沒有把涼國當盟友看,涼王那邊,亦是如此。
就現在天下大勢而言,秦國再想爭霸,宣、靈先不說,吳楚桓涼,得滅一個。
以此問題而論,上官文若給出了蕭遠先統一北方的戰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