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別說了,走,喝酒去!”
官兵如此,秦國中央軍士兵軍餉更高,而且有軍功的將士,置地購房,都會有相應政策。
秦國的軍政制度,是遠超列國的,這也導致了秦國的募兵,相比其他國家,都要容易了很多。
與此同時,寧陽。
蕭遠即令秦軍將領務必讀書識字的王令,早已傳達各部軍中。
現在寧陽這裡,夏平一事後,駐守的將軍,正是關奎。
一箇中級將領,目不識丁,現在看不出來什麼,可往後的弊端是非常多的。
可關奎此人,五大三粗,收到朝廷指令後,顯然有些不太樂意,不由說道:
“這丞相也真是的,每天那麼忙,咋還管到軍中來了。”
那可是相國,什麼不能管,關奎此言,也並沒有不尊重劉玉之的意思,不過是發發牢騷罷了,真要丞相在他面前,你就是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這麼說。
副將聞言,則是苦著臉道:“這,將軍,末將也得學習啊。”
“唉!”關奎嘆了口氣。
可沒有辦法,他只能是在寧陽請了一名先生,每天日常軍務過後,便讓先生教他識字。
幾天下來,關奎這粗人已是頗感不耐了,在學習的時候,還喝了一大碗酒,忍不住道:
“這這這,先生啊,你說大王讓咱打仗,咱是沒什麼二話可說,拼命都行!可這識字”
知道他不樂意,先生笑呵呵的勸道:“將軍啊,武將治軍,官治政,是大王一直以來的理念,可將領若不識字,終究不是好事,大王也是思慮深遠嘛。”
“且將軍若深感不耐,棄書不顧的話,恐對仕途有極大影響啊。”
“好吧。”聽他這麼說,關奎無奈,一個將領,戰功赫赫,到了後面,肯定官職不小,若還大字不識的話,那怎麼可能!
秦國這邊,搞了一次小改革,一切都在朝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
大爭之世,在天下沒有統一之前,華夏大地,是不可能長久和平的。
這個時候,桓、涼已隱隱有了交兵的跡象。
涼王殘暴,自恃涼軍戰力,向來不把桓王放在眼裡。
前番兩郡之事,桓王見要不回來,原本是打算放棄的,因為他不敢對涼國動武。
可搞到最後,反而是涼王不依不饒了,藉此由頭,想要侵佔桓國土地。
兩郡,桓王已經不要了,可涼王還要攻他,他就算再軟,這也沒法忍了。
因而,兩國部隊,開始頻繁往邊境調動。
這一動作,直接導致了列國開始將目光紛紛投向這裡。
戰事之前,外交自然是少不了的。
可桓王遣使詢問,涼王皆置之不理,軍事動作,依舊不停。
涼國那邊,亦有大臣說道:“大王,若一味攻桓,我國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恐師出無名,且桓王極有可能拉他國互盟啊。”
是的,涼王是在找茬,說白了,就是想擴充版圖,拿桓王開刀。
聞言之後,更是嗤笑道:“放心,桓王拉不到盟友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