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王宮。
桓王現在面臨的問題有很多,使他莫名煩躁。
一方面,天子詔書,自然讓他氣憤不已,可也僅僅只能發些牢騷罷了。
更重要的,則是安國一事。
當初中原大戰,餘安民在安陽稱王,是自立的,並且為求自保,在謀士蔣興的建議下,是第一時間向桓王俯首稱臣的。
也就是桓王的附屬國。
現在,皇廷下天子詔,要撤了餘安民的王位,還要讓他自己請罪。
這件事,餘安民必然會來找桓王尋求庇護和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
趁其沒來之前,桓王也就此事,與一眾大臣展開了商議。
有大臣說:“既餘安民以大王為主,那於情於理,大王都要處理這件事。”
也有人說:“可一旦如此,那就是公然抗旨,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皇廷的一道討逆詔書,到時候,若再來一出諸侯會盟,共同伐安,以安陽一地,如何抵擋?”
“事情到了那一步的話,就沒有退路了,餘安民再求大王,就不是爵位的問題了,而是戰爭問題。”
大臣說的不無道理,這種事,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桓王聽完,眉頭大皺,忍不住說道:“以前天子,哪會管這些,現在到了秦王那裡,反倒起了作用!真是可恨!”
邱榮沉吟了一下,出列說道:“大王,現在汝陽、定州問題,我們和涼國還沒有解決,如果這時候,再得罪天子的話,實在是不明智。”
“且秦涼二王,皆好戰之人,如果餘安民一事,被定為謀反的話,是會拉我桓國下水的!”
“再者,餘安民當初確實是自立為王,僅憑安陽一地,就要為君,是不太現實的,天下列王,恐怕也多有看他不順啊。”
“丞相是說,列國君主,其實都心有不滿?”桓王凝聲問了一句。
“是啊。”邱榮道:“就像當初的秦王,即便有天子授封,也險些不被承認,還需在山峪關打了一仗,才有稱王之路。”
“天下君主,要互相承認身份,是需要正統,和自身實力的。”
他說的沒錯,如果不是桓國的原因,餘安民恐怕早就被滅了!
這個時候,天下大勢已成,炎、晉滅亡之後,已是七國爭霸,桓王要是敢蹚這趟渾水,實非明智之舉。
見他皺眉沉思,邱榮又道:“餘安民的安王,一直是個隱患,是不被列國承認的隱患,大王這一次,還不如趁此機會,讓他退位,反正,他每年該上貢的,還是要上貢,是不是王侯,於我們來說,都無關緊要。”
“恩……”這話算是講到了點子上,桓王沉吟之後,緩緩點了點頭。
要讓他為了餘安民得罪皇廷,以其貪弊自私的性格,這顯然不太現實。
而在這場朝議過後,沒過兩天,餘安民果然從安陽急匆匆趕了過來,開始求見桓王。
王宮書房內,一見到桓王,他先是跪地施禮,接著悲聲說道:
“大王啊,那天子無緣無故,要撤了我的王位,這一次,您可一定要為我做主啊……”
他可也是自封的安王,只是面對桓王,更像哈巴狗面對主人,搖尾乞憐。
桓王見狀,微微皺眉道:“你先起來。”
“是,是。”餘安民連連應著,繼而起身站在下面,微微彎腰。
這哪裡是什麼君王!
可他還偏偏想要這個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