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大秦是相當驕傲的,不管敵人是誰,他們都未曾戰敗過!
面對金國悍然入寇的挑釁,在京兆府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即使是陳言即將登基稱帝,這樣的一則訊息也是引得了很多人的關注。
即使是陳言登基的事情,也完全遮蓋不住這件事情。
群情洶湧,無數的京兆府百姓上街遊行,要求朝廷出兵北伐,教訓不知死活的金國。
現在,他們已經完全不把金國給放在眼中了!
陳言接到了燕雲的奏報,臉色也是很不好看,但他卻是沒有直接下令大軍出兵北伐。
蕩虜軍剛剛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軍費,安撫流民,地方治理都需要大批的錢糧。
這些剛剛佔據的地方短時間內還無法給大秦交稅,提供錢糧支援。
此時的大秦是相當的缺錢的,要不是靠訛詐宋朝得到的一千萬貫的歲幣撐著,陳言估計自己連登基大典都辦不起。
就更別說調動大軍北伐了!
沒幾年的時間治理地方,恢復生產,蕩虜軍是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的。
和金國不同,他們大軍南下只要不是慘敗,那就一定會有收穫的。
畢竟關外苦寒,什麼物資都是極缺的,不管是搶到了什麼,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血賺。
但是,大秦北伐那就不一定了,不管打輸打贏基本上都是血虧,因為敵人太窮了,幾乎搶不到收穫。
這就像是一個富豪和一個乞丐打架一般!
乞丐不管是打輸打贏,其實都無所謂,他窮的已經沒什麼可失去的了。
但是富豪卻並不是這麼回事,他的財產很多,所以顧慮也很多。
與其和乞丐打生打死,還不如給乞丐一點點施捨打發掉算了。
宋朝面對遼國和西夏時,就是這種心態。
與其和他們打仗,不管輸贏都是虧,還不如直接給他們一點點施捨,來換取平安,這樣的話反而能省下不少的錢糧。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敵人太窮了,打完沒收穫。
所以,除非是生死存亡或者民族戰爭,那些過分精明的宋朝君臣是不想打仗的。
陳言的想法雖然和宋朝君臣不一樣,但是,在大秦的府庫富裕起來之前,他並不準備發兵北伐。
朝廷太窮,打不起啊!
當奏報來到陳言的龍案上之時,陳言是憤怒的,但是憤怒過後,卻是恢復了理智。
他暫時還不準備北伐,只能是先下令獎賞有功士卒,撫卹傷亡士卒,修繕邊牆。
剩下的事情,等完成他的登基大典再說!
這登基大典可是一生的事情,丁點也馬虎不得。
隨著時間的迫近,大秦的官員也是越發的盡心竭力,京兆府的街道全部被用水泥鋪了一層,每天都是被打掃的乾乾淨淨的。
整個京兆府市容市貌也是被京兆府的官員狠抓了一把,街頭巷尾的乞丐青皮也是被強行帶走,進入了各個工地和作坊進行以工代賑。
反正不管如何,在陳言登基大典的巨型期間,不能出絲毫的問題。
否則的話,後果這些官員是可以想象的。
他們可不想面對陳言的怒火。
整個京兆府的氣氛是極其喜慶,不光是百姓們感覺如此,那些大秦的開國功臣感覺更是如此。
陳言一但登基稱帝,那必不可少的便是大封群臣,這些開國功臣很多都是從二鳳山時期便跟著陳言乾的。
他們的賞賜自然是少不了,不管是爵位,錢財還是官職,一定不可能虧的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