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君臣就算是知道前面是一個天坑,他們也得往下跳。
再說了,現在所有人都看得見,遼軍的斥候被金軍全面壓制,哪裡知道他們說的究竟是真是假。
至於說兩軍交戰之際,亂軍中會不會有危險?
那是肯定的,雙方加起來數十萬大軍亂戰,怎麼可能不危險。
但是,整個使團,包括使團的護衛連,全部都是自願前來的。
沒有人逼迫他們!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按照蕩虜軍的規矩,就算是他們戰死,他們的撫卹也沒人敢剋扣,會一分不少的發放到他們活著的親人手上。
那豐厚的撫卹,足以讓他們家人富足的活下去。
但凡傷殘這分田二十畝,戰死者分田五十畝,以及錢一百貫,絹布十匹。
以及每逢年過節當地官員就得給他們的家人發放錢糧福利,讓他們的孩子能夠免費上學讀書。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值得他們去為之賣命!
在加入蕩虜軍之前,他們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條賤命哪裡值得上這麼多錢。
和後世富人爭先恐後送孩子進軍隊參軍入伍,鍛鍊鍍金不一樣,這年頭這沒富人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兵。
更別說,只要他們能夠活著回去了,那軍功和賞賜也是豐厚的讓他們動心。
這其中真正讓他們動心的,無疑就是孩子免費上學讀書的事情了。
這個時代,讀書可還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一般的小地主家庭都供養不起一個讀書人。
但是相對而言的,讀書在這個時代,是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的。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這首詩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在宋朝這個文人至上的朝代,科舉真的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如果能用自己的小命去給自己的孩子換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窮人家是絕對不會猶豫的。
陳言本來是想要搞全民義務教育的,但是算了一筆賬之後,他果斷放棄了。
缺資金,卻老師,缺書本,缺筆墨紙硯……
這些還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華夏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想要全民普及義務教育,耗費不是一般的大。
在統一天下之前,陳言是不敢妄想達到後世兔子那種百分百普及義務教育的程度的。
即便是將來一統了天下,陳言也不敢保證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全民義務教育完全普及的畫面。
至於說現在,天下還未統一,一切的一切都要為軍隊讓步。
陳言因為實在沒能力現在就搞全民義務教育,所以就準備先在軍隊中開展,讓傷殘戰死軍人的家屬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從而先搞一下片面的義務教育,來試試水!
一方面可以為將來的全民義務教育開展做好準備工作,在片面義務教育開展的過程中,積攢經驗教訓。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軍隊隊自己更加忠心,將軍隊牢牢的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還是那句話,這年頭想要上學讀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開展片面的義務教育,也就是傷殘戰死士卒家屬免費讀書,可謂是一舉兩得。
……
遼金之間戰雲密佈,戰機一觸即發,雙方的斥候戰規模也是越來越大。
已經逐漸從數人,數十人,變成了數百人規模的戰鬥,相信真正的決戰也即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