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興州城內處處張燈結綵,一派喜慶繁華景象。百姓家家門前掛上祝福的紅色絲帶,年長的族人站在門口,迎接從皇城而來的特使給予的賞賜。
多名特使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長長的車隊,穿梭於大街小巷,每逢看到住戶,都會縱馬上前,吩咐車駕隨從拿出備好的禮物,賞給早早等在門前的党項族人。即便是漢族人家,也會一視同仁,獲得賞賜。
因為,今天是西平王李德明五十大壽。
興州城內,人人有賞。
按照宋人謁語,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李德明更是有無數的感慨。
這些年,他率兵擊敗吐蕃六穀部,報父仇;重創夜落紇,勇奪西涼、甘州;擊潰耶律隆緒,勢力已達玉門關;在邊境,增開榷場、馬市,重農商,軍隊屯墾,將西夏經營得人人富足,兵強馬壯。
此時此刻,李德明站在大殿前,看著廣場上山呼海嘯般的人群跪拜朝賀,心中起伏不定。他的頭髮、鬍鬚已經全白,眉梢眼角寫滿滄桑,多年不行軍打仗,肚腹早已隆起,腰肢粗大,老態龍鍾。
五十歲了,我還能為西夏再活幾年?
真想為了西夏再活一輩子!
不,如果可以,是幾輩子。
還有一件事,像一根刺,深深紮在他的心頭,時時會痛。
前一陣派出重明鳥和白澤獸,去探知世子元昊的下落,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訊息?
這時,中書令張元、樞密院嵬名朗宇率領著野利玉齊、沒藏訛龐等大臣紛紛上前跪拜行禮,李德明點點頭,示意眾人起身。
張元等人互相看了看,暗通了眼神,由張元搶上一步,施禮道:“王上,臣有本上奏。”
李德明知道他要說什麼,面無表情,不置可否。
“王上,方今西夏國土面積大增,東到玉門,西到沙洲,算起來,幾可與宋廷上遼分庭抗禮。現如今百姓富足安康,邊境貿易興隆,河西之地土肥水美,興洲已成邊塞明珠,這都得益於賀蘭山神垂佑,西平王治理有方。”
群臣也都跟著道:“願賀蘭山神垂佑,保西夏太平富足,西平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德明大手一揮:“眾愛卿客氣了,沒有你們輔佐,哪來今天西夏的繁榮。”
張元又道:“只是有一事……老臣……老臣知道西平王不願提及,但事關西夏國之根本,老臣斗膽,舊事重提,就算冒大不韙忤逆之罪,為了西夏的未來,老臣也要冒死進諫。就是……就是再立世子之事。縱觀歷朝歷代,皇家立儲,都是國之頭等大事,是延續血脈,長治久安重中之重。雖然王上一直不願稱帝建國,但立儲一事怕是不能再耽擱了,王有儲,就好比國有儲君。自古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眼下西平王再不立世子,恐怕將來朝中不穩,一旦兄弟手足相殘,黨派紛爭,空耗國本。”
張元說完,群臣齊齊跪倒,都道:“請西平王三思,早立世子!”
眾臣當著前來朝賀的軍民代表,選在西平王五十歲大壽這一天再次進諫,顯然私下裡已經謀劃了很久。
一國不能無儲,李德明當然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難道,我真的等不來那一天了?
李德明返身回到大殿,登級而上,坐在王座上面沉似水,一言不發。
群臣也不進殿,只是由張元率領著,跪在大殿門外,匍匐在地,久久不起。
“眾位愛卿請起,殿內說話。”
李德明實在不希望自己後院之事,攪動得整個西夏都不安寧。
哪知道群臣根本不聽詔令,只是長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