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吳軍。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這一首《老將行》,原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給漢代名將李廣的,其中描寫李廣用計殺出匈奴騎兵陣營,回到漢朝軍隊的艱險歷程。當年飛將軍百戰匈奴,卻落得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尷尬境地。如果不是司馬遷偏愛,這位盡忠職守的名將恐怕就要貽笑青史了。
但李廣的威名卻留在了河套平原,此後歷經數代更迭,各部族提起飛將軍,難免總會心生敬意。
此時正值秋冬更替,賀蘭山腳下,一支百人騎兵小隊正策馬南行。
為首一人騎著雪花馬,那馬四蹄翻騰神駿之極。馬上的人身穿大氅,腰繫絲絛,頭箍錦帶,左耳畔插著三根鵰翎。再看面部,這人方額大臉,虯髯濃密,雙目炯炯有神。
這首《老將行》,便是他剛才吟唱的。
虯髯大漢的身後跟著一員武將,身披鎧甲,一手提韁,另一手按著腰刀,目光如電四下裡掃視著。
隨行一百名武士,個個膀大腰圓,斜挎硬弓,看上去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
武將打馬快行了幾步,趕上為首的虯髯大漢道:“王上,過去前邊的嵬名谷,就到了宋朝陝州境內,那陝州知州寇準,當年與先王還有過一面之緣,咱們要不要去拜會?”
虯髯大漢搖了搖頭:“父王一再叮囑,要韜光養晦、和宋臣遼。這次秘密出行,不要驚擾宋朝地方官員,過境後咱們換上漢人的普通裝束,一路低調行事。”
想了想又道:“你叫手下將士千萬不可太過招搖,這次去東京汴梁,是給那皇帝趙恆請和的,路上別生事端。”
武將在馬上抱拳領命,回過頭去傳話。
就在這當口,隊伍已經來到嵬名谷口。
寬敞的大路被兩側山崖擠成了羊場小道,眾人只能排成一列,依次進入。
嵬名谷是穿越白馬川前往北宋邊境的一條捷徑,自古以來,西戎各少數民族常把這處天險作為兵家要道。
谷中最寬的道路,也只能並排透過三匹馬。兩側山崖如同刀削斧鑿,絕壁峭立,終日不見陽光,往往是地上的落葉還沒腐爛,又積上一層。日復一日,這裡瘴氣橫行,越往裡走,越發陰森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