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隊回到營地,休息了一天。黃昏之後,便踏上了返回根據地的道路。
在礦區的這些日子裡,人員擴充了,裝備增加了,戰鬥也勝利了。更寶貴的是,戰鬥經驗和戰鬥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說地雷吧,埋設的速度和水平,就有了長足的進步。這就等於讓游擊隊擁有了一件威力相當大的武器,對敵人的遲滯、封鎖等等,相當有效。
為此,趙鐵有了編寫地雷戰教材的想法,希望把這種戰法更大範圍地進行推廣。
一顆地雷哪怕只是炸傷一個敵人,如果各地的抗日武裝都熟練地加以運用,對侵略者的打擊也將是巨大而沉重的。
而敵後抗日戰爭更多地是一種消耗戰,一支游擊隊一天哪怕消滅一個鬼子,一年下來就是兩個中隊,幾乎能把一個小地區的全部日軍殺光。
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計算。但裝備、素質都大大落後於日軍的抗日武裝,更多的戰鬥還是零敲碎打,積小勝為大勝。
所以,地雷既是造價低廉、簡單易造,還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武器。特別是對於敵人的快速行進的遲滯和阻礙,能更好地為軍民轉移提供緩衝時間。
況且,沈宸看似不知不覺,卻是有意地把地雷的靈活使用展示給隊員們。只有運用巧妙,埋下地雷就不再是被動地等著敵人去踩,而是能誘引敵人挨炸。
在阻擊韓莊據點援敵的時候,沈宸就這麼幹過。而在阻擊陣地前埋上幾顆,不僅隊員們認為是一道屏障,心理更加穩定,也使敵人心有餘悸,不敢猛烈衝鋒。
趙鐵的想法很好,也曾經有過讓沈宸來寫的念頭,可從大梅的人生來看,她可沒受過什麼教育。或許能認些字,但這種要求很高的文化水平,顯然力有未逮。
沈宸本身也不想太過另類,已經編造出了出身義勇軍的師傅,難道還要再編出教自己讀書識字的老先生?
小分隊趕回根據地,到達了陳村。兩支小分隊會合起來,總人數已經超過了八十人。
相對來看,還是深入礦區的小分隊擴充迅速,人強馬壯,武器齊全。
而老周所帶的小分隊與敵人倒是也打過那麼幾仗,都是小打小鬧,騷擾襲擊性質的,戰果說不上大,更談不上繳獲了。
其實,本來便是一體,都是游擊隊,也不存在什麼功勞大小,爭強好勝的現象。
但領導不這樣想,隊員們確實還有攀比、炫耀的心理,這也是人之常情。
回到陳村,沈宸輕車熟路地去了原來休息睡覺的屋子。一看還是女生住,便老實不客氣地佔了個地方,脫衣就睡。
行動、轉移,又攜帶著繳獲返回的小分隊,確實是人困馬乏,除了趙鐵以外,其他人也各找地方休息。
趙鐵和老周來到指揮部,互相交換資訊情報,制定下一步的計劃。
老周聽了小分隊在礦區的幾次行動,大感振奮。他提議把游擊隊分成四個小隊,每個小隊二十多人。而在人員分配上,他希望是留守的和滲透的人員混雜開。
趙鐵明白老周的意思,畢竟他所率的小分隊經歷了幾次比較特殊的戰鬥,在經驗上確實要多一些。
“這個曉宸,唉,還是叫大梅順口。”老周笑著擺了下手,說道:“她叔叔一家也搬來了,沒那麼多擔心了,我看就叫回大梅好了。”
趙鐵笑著點頭,說道:“大梅,大梅,打沒,打沒。我看行,有寓意,把鬼子都打沒嘍!”
老周笑了兩聲,說道:“大梅這丫頭還要重用,雖然她有點自由散慢,但打仗不含糊,鬼心眼也多,跟著她的小隊吃不了虧。”
趙鐵沉吟了一下,說道:“我看,還是曹小寶擔任副隊長。大梅不太願意管隊裡的閒事小事,曹小寶倒是挺細心,兩個人配合得也不錯。”
“大梅不象咱倆是操心的命。”老周搖了搖頭,說道:“也好,有個替她操心的,這個小隊也出不了大差子。”
趙鐵見事情定下來,又把砸開保險櫃,繳獲了些金條銀元的事情說了一下,準備派人送到張莊區委會。
“這些財物真是及時雨啊!”老周慨嘆道:“反掃蕩馬上要結束,重建工作就要展開,可算是解決了區委會的燃眉之急。”
趙鐵點了點頭,說道:“掃蕩的敵人在回撤,咱們怎麼打,可不能讓敵人輕鬆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