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宸當然不會給埃弗雷特上堂教育課,話說到了,是他的先知先覺;可事情還未發生,難道就要別人確信無疑?
埃弗雷特除了要調職外,還透露出警務處可能會提拔沈宸作華人督察。
對此,沈宸已經不太在意。反正他已經要離開,再高的官職對他也沒什麼吸引力。
“再幹幾年,我可能去荷屬東印度,買個農場,或者橡膠園。”埃弗雷特摸著唇上的小鬍子,很感慨,也很是憧憬,“德薩去了巴厘巴板,準備開發油田。”
“油田嘛,那可是個賺大錢的買賣。”沈宸笑了笑,卻不再說日本人可能把那裡也打下來。
“婆羅洲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勞力問題還需要費些腦筋。”珍妮芙喝的酒不多,但臉也紅撲撲的,她善意地提醒道:“本地土著人不好,你想僱用華人,就必須與當地的華人社團打交道。他們各有組織,互相之間也有矛盾。當然,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算不得太大的麻煩。”
埃弗雷特點頭贊同,說道:“現在說這些還早,以後誰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兒呢?”
珍妮芙和曹怡馨走到一旁,不知在說些什麼,不時發出一陣歡笑。
“沈,你是否願意加入一個組織,英國人領導的,為應對突發情況而做的準備……”埃弗雷特有些隱晦地向沈宸訴說著。
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和法國淪陷不久,英國特勤部宣告成立。
丘吉爾迫切希望地告訴世人,即使英國無法全面進攻被納粹佔領的歐洲,但它仍然有著重要的軍事作用。
於是,他下達了一道著名的命令:“讓歐洲燃起烈火!”
特勤部的目標就是在敵佔區與抵抗組織合作進行地下活動,而英國為這些抵抗組織提供武器彈藥、技術援助、人員訓練和軍事顧問。
雖然特勤部並沒有實現丘吉爾的全部願望,但它還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戰爭末期,它激勵和援助了很多抵抗組織,在法國、波蘭和南斯拉夫等國的效果,尤其明顯。
而早在珍珠港事件一年前,英國高層就做出了建立特勤部遠東分部,以備應對突發的戰爭的決定。
特勤部官員瓊斯受命籌劃“東方行動”——遠東分部的代號,而總部則設在新加坡。
瓊斯就任後,立即著手建立一套地區組織。而且,他接到指示,在上海任命一位“一把手”負責整個華北地區。
按照瓊斯的計劃,一把手不得聯絡特工,手下應有多位二把手,最好是英國人,讓他們聯絡俄國、日本、中國和一般聯絡人。
每個二把手都不知道其他二把手在做什麼,如果可能的話,這些二把手最好能有來自中立國的副手。這樣,即使日本佔領華北,他們還能繼續執行任務。
而上海的“東方行動”的一把手,則是瓦倫丁,他是前卜內門洋鹼公司的副總裁,曾在工部局擔任董事。
顯然,瓦倫丁雖然是位成功的商人,但缺乏敏銳的感覺,快刀斬亂麻的本事,以及這個職位必須具備的激勵下屬的能力。
正因為缺乏經驗,缺乏資源,且因為英國不同軍事、外交、情報機構之間矛盾的掣肘,瓦倫丁往往手足無措。
不過,瓦倫丁還是成功地在上海建立起了基層組織,包括酒商甘德、聯合人壽保險公司經理喬治、商人肯尼思,以及股票經紀人愛德華和租界前警務處副處長克拉克。
從這些人員組成來看,顯出英國早期的海外活動是多麼幼稚。上海小組的成員全都是惹人注意的英國佬,如何能在日本佔領後展開活動?
瓊斯對瓦倫丁的工作頗為不滿,在指示中明確指出,只有“訓練和利用亞洲人特工”,才能有實質性的改觀。
其實,歐戰爆發後,上海大大小小的德國公司便成為英國人最唾手可得的破壞目標。
而義大利參戰後,他們在上海的經濟、軍事和海運設施也成為英國準備下手的目標。
但東方行動上海分部卻沒有行動,公共租界的“中立”地帶觀念束縛了他們。
再者,英國在上海的利益是如此巨大。任何一場地下戰爭的最大輸家,都有可能是英國人自己。更何況,英國在對日外交中還採取了綏靖政策。
聽了埃弗雷特的講述,儘管不是很詳細,但沈宸也覺得這個什麼“東方行動”起不到什麼作用。
可沈宸並沒有一口回絕,因為在他看來,或許以後能從這個分部得到武器彈藥方面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