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樹木出奇的高大粗壯,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無數走獸穿梭其間。
有發情求偶的,有追打嬉鬧的,有捕獵而食的,有育雛哺乳的……偶爾有飛禽略過,驚的走獸四處張望,一派大自然景象。
一座不高的小石山,光禿禿的,獨自矗立在廣闊的盆地中央,落日餘暉下的小山像極了金字塔。
小山正對落日的一方,有一處天然形成的石臺,石臺不怎麼規整,大概長三丈寬兩丈,表面還算平順。
石臺上面趴臥著一隻巨大的走獸,象狗又象獅,身體足有一丈五尺長短,獸頭埋在向前平伸的兩條前肢中,象是正在小憩。
前方想起幾聲高亢的啼叫,石臺上的巨獸抬起埋在前肢間的頭顱,望向啼叫傳來的方向。
這一抬頭不要緊,一張人臉才嚇人,這巨獸竟然生有人的面孔,十四五歲的樣子,模樣兒有點像韓生威。
像極了金字塔的小石山,小石山前有小石臺,小石臺上趴臥的生有人面的巨獸,還有落日餘暉的映照,這些組成了一個畫面——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
不知韓生威看到這一幕時又會產生什麼樣思考,這個幾乎和獅身人面像一模一樣的巨獸認識韓生威,韓生威也認識它,它就是小可。
自韓生威進入華太宗以後,只約見過小可一次,是關於替月小菲報仇的事,讓小可儘快修煉,一旦有合適時機,隨時實施報復計劃。
有壓力就有動力,為了修煉,小可幾乎把方圓幾千裡之內有妖丹的妖獸全都獵殺了,加上老土狼封印在小可腦海中的修煉之法的逐步解封,小可已經成長至少年期,正在向青年期過度。
飛禽走獸天生比人類少一魂一魄,所以妖修想要化人形就必須先修這一魂一魄。先補全三魂的妖修就像小可現在這樣,也象獅身人面像。
這在古華夏的歷史傳說和神話傳說中也都有體現,比如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還有《山海經》中描寫的等等。
先補全七魄的妖修正好相反,是身體先轉變為人體,頭部則還是原來模樣,比如某些西方國家尤其是埃及的古代壁畫中,都繪有或是雕刻有很多獸首人身的神靈。
古華夏的神話傳說中也有獸首人身的神,還有陰間的牛頭馬面等等。
所謂無風不起浪,空穴易來風,不是所有傳說都是瞎編亂造的,我們沒有生在那個時期,無法見證,但也不能對所有事物都一味持否定態度,只用證據說話的科學還講究‘大膽設想,小心求證’,萬一是我們自己無知呢,豈非白白遺失更多精彩?
小可就選擇了先修三魂,為的是可以和韓生威正常說話,而不是使用意念交流。
驚醒小可小憩的啼叫由一隻類似猴子一樣的走獸發出,是小可派去守在華太宗大石碑跟前的,任務是密切關注韓生威是否有在大石碑下放暗號。
人類想要馴化動物很難,但動物制服動物卻很簡單,人有人言、鳥有鳥語,走獸自然有走獸的交流方式。
小可早已是這片原始森林中的王者了,領地也和之前的森林通道接通,至於為什麼原始森林最外側有食肉植物,是特意圈養這裡的人類,還是桎梏又或是保護?小可才不會去管這些呢。
小可現在最關心的,是大石碑下是否放有石條暗號。
…………
見面還是在老地方,離華太宗大石碑不遠的小山坳裡的小山洞。
韓生威遠遠的就看到了小可,活脫脫一個獅身人面像,若不是熟悉的意識流,韓生威猛然一見還真有點兒膽怯。
小可現在身長一丈五尺,高一丈,比大象還大,它是土狼,少不了狗的習性,見到韓生威肯定要先撒歡幾圈。
已是少年期的小可正在向青年期過度,智商自然也如同人類的大少年,在圍著韓生威撒歡之前,它把自己變小了,還如同在採石場時那般大小,像個迷你型獅身人面像。
韓生威撫摸著小可的頭:“什麼時候可以變身了,怎麼有點兒像我呢。”。
小可現在可以用嘴說話,所以略顯得意地說道:“兩個月之前吧,就是照著你的樣子變得,不過還是不怎麼像。”。
“呵呵……不敢再像了,不然別人會以為你是我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