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竟然要讓天子遷都!
曹操深深的吸了一口涼氣,起身踱步:“遷都之事,又豈是我能決定的?天子未必會同意。”
荀彧目光灼灼,眼神篤信:“即便天子現在不答應,不久之後也會答應的!”
“關中屢遭兵禍,民生凋敝,光是恢復民生,至少都得三年,還得祈禱上天,這三年裡風調雨順,無旱災無蝗災。”
“近日有訊息傳來,袁紹連敗公孫瓚七陣,公孫瓚已經躲在易京不敢出戰了。”
“最多一年,袁紹就能徹底擊敗公孫瓚,整合幽州、冀州、幷州三州之力。”
“到那時,袁紹必將南下!”
“天子想要整合青、兗、豫、徐、荊、揚六州之力,就不可能繼續待在關中。”
“原本遷都回洛陽,是最合適的;可如今洛陽早已經被董卓焚燬,百里無人煙,已經不適合立都了。”
“許縣富饒,地勢險要,是遷都的絕佳之地。”
“如此,明公便可真正奉天子以令不臣,召六州之兵同討偽帝,立不世之功!”
曹操會意道:“我明白文若的意思了。這個時候去長安請天子遷都,天子定然不會答應。可天子不得不遷都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又會是我。”
“大勢之下,天子不能久待長安,只能自長安入洛陽。”
“可洛陽同樣凋敝、難以固守,一旦本初出兵虎牢,天子就立於危牆之下了。”
“反觀許縣,地勢險要、糧草充足,本初想要打許縣,得先渡河打兗州。”
“妙啊!”
曹操撫掌大讚。
荀彧也挺無奈的,原本是不需要這麼麻煩的遷都,結果曹操非要去惦記兗州和徐州,以至於蹉跎兩年多了,被張邈給捷足先登。
如今之計,雖然聽起來很妙,但不一定會成功。
尤其是,當張邈和陳宮恢復了關中民生後,劉協和公卿就不一定會想著要遷都了。
“若是關中今年能來一場大旱就好了。”荀彧不由暗歎。
飽暖思安逸,只有劉協在關中待不下去了,才會真正的想到走出關中,來到關東富饒之地。
商議間,郭嘉補充道:“若要讓天子遷都,明公可請劉備一助。”
“劉備早有勤王之心,奈何青州距離長安太遠,一直鞭長莫及。”
“若天子能遷都,劉備定然會欣然同意。”
戲志才疑道:“劉備怎麼可能同意讓天子遷都到許縣?”
郭嘉輕笑:“劉備自然不會同意天子遷都到許縣,但他一定會同意讓天子遷都到洛陽!”
“天子到了洛陽,劉備就有機會覲見了。”
“明公這次去長安,也不能直接跟天子說遷都來許縣,只是藉口洛陽是中興之地,將來也更容易號令六州同討偽帝。”
“至於洛陽凋敝少糧食,這不難,不論是豫州、兗州、青州,都會將糧食運往洛陽。”
“只要天子到了洛陽,遷都入許縣就更容易了。”
“兗州和青州都毗鄰冀州,一旦發生戰事,天子就立於危牆之下,而許縣卻能讓天子安穩如山。”
“屆時,不論張邈還是劉備是否同意,天子都會選擇許縣!”
荀彧定下了讓天子遷都的戰略,郭嘉則是根據人心揣測了各方勢力的反應。
兩者相輔相成,讓曹操對這遷都之略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認知。
荀彧亦是佩服道:“奉孝明悉人心,若有劉備相助,遷都之事,必然可成!”
毛階也建言道:“明公去了長安,可逐一拜訪長安公卿百官。這些人中,肯定還有想要東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