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黃國鼎方才到過董府,董其昌若真要焚宅,那麼黃國賺定是同謀,張原從華亭生員口裡得知,理刑廳推官吳玄水平日與黃國鼎、董其昌不睦,當即與一眾生員去理刑廳求見吳玄水——
已經過了三鼓時分,吳玄水都已經沐浴上床,被諸生摧起,甚是氣惱,但聽罷張原等諸生申訴,態度立時大變,心道:“黃國鼎方才派差官來徵調理刑廳四十名皂隸聽用,卻原來是為了這事。”心下大恨:“董其昌、黃國鼎著實可惡,要行此毒計事先竟不與我商議,黃國鼎想必要借這事來個一石二鳥,既懲治了張原等人,又可借董氏焚宅之過將我排擠罷官。”
吳玄水即命人去請劉同知來相見,就說有緊急大事商議,劉同知與黃國鼎也是貌合神離,佐貳官與長官關係好的向來就少,劉同知很快趕到吳玄水說了諸生的申訴,劉同知沉吟道:“吳大人待如何應對?”
吳玄水冷笑道:“前往董府觀看董氏縱火焚宅。”
張原諸人暗暗詫異,他們來此向吳推官申訴,目的是要吳推官為他們作個證人,其實他們自己對董氏會不會焚宅並不敢太確定,不料吳推官就認定焚宅之事會發生,竟要前往觀看,莫非吳推官另外得到了什麼訊息?
吳推官、劉同知以及張原等三十餘名生員,還有理刑廳皂隸四十人,在淡淡月色下趕到董其昌府第附近,先封鎖街道,靜候董府火起—
董其昌命得力家奴守住前後各門,只許進不許出,以為這樣就不會走漏訊息,所以也根本不知府第周圍已經有人在盯著,董其昌人讓人捉拿宗翼善一家,家奴回報說宗翼善與父母都逃了,董其昌大恨說道:“這賤奴,看他能跑到哪裡去!”皺眉思索片刻,讓人把一個患病的老僕綁起來丟在米倉裡——
此時萬籟俱寂,董其昌坐在肩輿上兩個健僕抬著,董其昌抬頭看看天,月亮都已西墜,早過了三更時分,是時候了,便朝身邊那個家奴做了一個手勢,那家奴答應一聲快步走到米倉邊,點著兩張澆了油的破蘆蓆,米倉霎時火起,很快燒到了廚房—
董其昌盯著火光看了片刻,說了聲:“走讀書閣。”兩個健僕肩起輿床,抬著董其昌往東院來,同時,驚叫聲大起那些知情的奴僕在大叫說是山陰生員張原領著一夥刁民放火打搶,董府中還有很多不知情的家眷和奴婢,真以為刁民來放火打搶嚇得魂不附體,到處亂躥,被呼叫著都往東院去。
東院大門開啟,董氏家眷婢僕忙亂地跑出來,很多僕人正一箱一箱往外搬東西,到大門外一看,卻見淡淡月色下,黑壓壓立著一大片人,這可把董氏的人嚇壞了,箱子都不敢抬了慌忙往回跑,叫著:“大老爺,真的有打搶的。”
董其昌喝道:“亂叫什麼。”他不信趁火打劫的人會來得這麼快,讓兩個健僕抬他出門一看,這時,門外理刑廳的皂隸已經點上燈籠“理刑廳”三個大字映著燈光分外醒目,董其昌只以為是黃國鼎的人,心道:“黃國鼎也太心急了,這麼早就趕過來了,他應該去立即去抓張原等人啊。”
吳推官和劉同知從一排燈籠後走了出來,默不作聲看著董其昌,吳推官問了一句:“董翰林,貴府大火救還是不救?”
數十名生員齊聲道:“董翰林,這火救還是不救?”語氣極盡譏諷。
卻綃一人高叫道:“董公妙-計震松江,一把大火燒光光。”
董其昌喉嚨“嗬嗬”作響,手足發顫,臉色變成紫醬色,突然身子一歪,栽下肩輿。
董其昌焚宅誣陷諸生的毒計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那個被董其昌讓人捆綁了丟在米倉裡的患病老奴也被人救了出來,救人的不是吳推官的手下,而是董府自己的人,這個僕人並不知董老爺自己要焚宅,以為真是有賊人來放火,持棍棒趕去西院要與賊人相鬥護宅,聽到米倉中有人呼救,便撞開倉門救了那老僕出來,當然,若不是府前有吳推官在,這忠僕就是救了那老僕出來也會被董其昌叫人推回火堆中去。
董府西院的火救下了,這要多虧了昨日那場大雨,使得火熱蔓延不快,不然董府將蕩然無存,還要連累到其他人家。
黃國鼎見董府火起,即派人去舞陽客棧抓捕張原等人,卻撲了個空,隨即聽說吳推官和劉同知與一眾生員去了董府,這才知道事情敗露,氣急攻心,這回真的氣病了。
華亭民眾沒有燒董宦也沒有抄董宦,但董宦徹底毀了,董其昌的名聲已臭,董其昌平日對於向他求字畫的人只要潤筆豐厚,他都不會拒絕,當然,有很大一部分是門生家僕代筆的,而現在,在松江凡是家裡有董其昌書畫的要鯝收藏起來,要麼焚燬,再不敢堂而皇之張掛了,會遭人恥笑,街面上有那店鋪匾額是董其昌書寫的,趕緊自己取下,不然就有人來砸匾,城東坐化寺正殿“大雄寶殿”四個字是出於董其昌親筆,這日一大早便有一夥閒漢拿石塊往匾上亂砸,慌得和尚趕緊自己布梯將匾取下,那夥閒漢把匾錘得稀爛,說是“碎殺董其昌”,其實這夥閒漢與董氏無仇,但現在倒董是風氣,閒漢們當然不肯落後——
陳繼儒五月二十日一早騎著大角鹿趕到華亭來探望老友董其昌,女弟子王微隨行,昨日傍晚在東佘山,陳繼儒聽說董祖常逼死了生員範昶,以張原為首的生員上門討公道,更有數千百姓圍堵董氏府第,瓢潑大雨都不肯散,最後董祖源和董祖常被捆綁送上公堂······陳繼儒大為震驚,先一日張原還在這裡與他下棋、看碑帖,第二天就鬧出如此大的事!
至於當日夜裡董氏焚宅的事陳繼儒還不知道,是進了華亭縣城才聽說,滿城都在議論董其昌,陳繼儒平日頗肯行善,口碑極好,很受人尊敬,但今日入城,明顯覺得眾人眼光有異,有那相識的老成人上前挽住大角鹿的銜勒,說道:“眉公,借一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