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年滿十六以後,便要入內閣,做內閣首輔,進行歷練。
明白政令是如何執行的,處理各種政務,增長其本領。
不至於今後什麼都不知道,具體政務沒怎麼接觸過,直接就坐上了高位,能力不行。
容易被人矇蔽。
韓成這小子,是出了一個特別好的主意!
咱決定了,今後就這麼做了!”
朱元璋一番思索之後,越想越覺得韓成出的這個主意好。
直接就把這事兒給定下了。
可以說朱元璋這個時候的表現。又一次體現出來了他的殺伐果斷,以及雷厲風行。
在很多時候,朱元璋的執行能力那簡直是強到沒邊,說幹就幹。
當然,這樣的性子有些時候,也不太好。
做事兒容易比較武斷,可能會腦子一熱,就把一些事給做出來了
但是人無完人,不可能每個人做事兒,都能全部到邊到位。
每種性格都有優缺點。
比如那些喜歡謀定而後動,遇到事情,就會各種思索,各種盤算的人,確實考慮的挺完善,挺周全。
但是卻也會導致的辦事效率,拖延的利害。
不少時候猶猶豫豫,錯失良機。
韓成看著自己家老丈人的反應。
暗自笑了笑。
剩下的話,都沒有再說。
因為他的意思,已經被自己家老丈人都給說了出來。
他本身也是這麼想的。
不僅是洪武朝要讓太子的朱標擔任內閣首輔。
今後朱標當上皇帝了,也要讓朱允熥這個太子,擔任內閣首輔。
這個事兒可以形成一個定製。
如何做皇帝,也是要學的。
在正式做皇帝之前,先擔任首輔,學習處理各方面的政務。
知道事情是怎麼做的,非常的關鍵。
如此培養起來的皇帝,不說能力有多強,畢竟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所擅長的方面也不一樣。
但至少能夠知道,權利是怎麼執行的。
基礎的政務是怎麼處理的。
不至於上來之後,兩眼一抹黑。
相對而言,已經是解決了很大的麻煩。
對於大明而言,利絕對大過弊。
這已經是很好了。
政策不可能處處完善,能夠定下一個比較不錯的大致框架,就已經是很不容易。
而且韓成在此之前,也說過政策是具有實效性的。
不存在亙古不變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