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在位時,開始任命傳奉官,並且任命的數量還不少。”
韓成開始給朱元璋,朱標二人說起了成化帝的過失。
所謂的傳奉官,字面意思就是奉命傳達皇帝命令的官員。
後來權力開始增大,還會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等事情。
傳奉官也並不是成化帝朱見深發明的,而是在唐朝的時候就有。
只不過,在朱見深的時候任命的最多,權力最大。
傳奉官不是正常渠道升上來的官。
是皇帝用中旨提拔任命,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
因此上,從正經途徑成為官員,並升遷上來的那些人,是看不起傳奉官的。
傳奉官也處在官員鄙視鏈的最底層。
正經途徑出身的官員,也從來不將其放在眼中。
而事實情況,傳奉官也威脅不了正常途徑升遷的官員。
相對於他們的權柄,以及龐大的數量而言,傳奉官也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自認為有本事的讀書人,也絕對不會去擔任傳奉官。
但到了成化帝朱見深這裡,則變得不同。
成化帝繼位之初,就下了一道詔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為文思院副使。
這是九品小官,文官們並不在意。
朱見深後面又陸續任命了一些傳奉官。
不過因為數量少,文官集團反應依舊不大。
但到了後來,傳奉官的數量就越來越多了,最多的一次,甚至於一次性弄了上百人。
而傳奉官們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嚴重干擾到了正常的升遷途經。
於是,開始引起文官集團的激烈反抗……
“隨著朱見深任命的傳奉官越來越多,文官也越來越不滿。
面對西廠,他們都會激烈的反對,更不要說是傳奉官了。
不過,在傳奉官這件事情上,成化帝的態度卻要堅決的多。
在群臣反對之下,他不僅僅沒有停,反而還弄了更多的傳奉官。
這些人,很多都是出身於工匠、畫師、和尚、道士的普通人。
而這些人被授予的官職,也不只是工部文思院和錦衣衛了。
開始遍佈朝廷的各大文武機構。
有史料記載,在成化朝的前七年,朱見深任命了傳奉官二百八十餘人。
其中有二十餘人成為中書舍人。
而到了成化朝中後期,朱見深任命傳奉官,可以說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
甚至有道士和方士,出任太常寺卿這樣的正三品高官。
這種官職濫授的情況,讓文官士大夫們非常不滿,所以產生了很多矛盾和衝突。
為了反對朱見深亂來,文官集團和內閣,多次上書反對傳奉官制度。
但每次都沒有明顯的效果。
文官們反對得激烈了,朱見深就象徵性的罷免一部分。
等風頭一過,他又故技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