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有朝一日能有一身足以自保的本事,走出這片妖魔橫行的大荒老林,尋訪父母的下落。
才一年出頭,他已然是淬體境的巔峰,有千斤之力,就連村中那群眼高於頂的長輩也不吝稱讚。
可往後的兩年,洛雲的修為進境卻急轉直下,再不見有一星半點的寸進,分明站在引靈境的門檻,卻遲遲不能踏入其中,一身氣力雖是與日俱增,卻依舊是雷打不動的淬體巔峰。
洛云為之絞盡腦汁,始終束手無策。
山村委實不算大,也就百十步的路程,二人來到一處低矮的石屋前,推門而入。
以石塊泥土砌成的矮屋,自然遠遠比不得富貴豪門的碧瓦朱甍,甚至不及尋常百姓家的樑木青磚房,只是身處深山,有能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已是難得,哪容挑挑揀揀。
進門便是大廳,無多餘擺設,除了一套有些年頭的木製傢俱以及兩盞照明用的油燈,再無他物。
一切倒收拾得整潔乾淨,連牆角根處也不見有灰塵蛛網。
老舊得開裂的餐桌上早早擺上了熱氣騰騰的菜餚,有八道之多,以肉類為主,皆是村中壯年當日從南荒大山中獵取的新鮮獸肉,每一道皆有很高的食補價值。
按照姜伯伯的話,修者可以無瓦遮頂,可以衣不蔽體,可以足不出戶,但在吃這方面卻不能馬虎,對正處淬體境的洛雲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淬體境並無捷徑可走,唯有一步一個腳印,如鍊鐵鍛鋼,以外力日復日地錘鍊體魄,使血肉,筋膜,骨骼,在無數次撕裂與癒合中越發強韌,這過程中更要點燃一身的精氣,焚盡體內的汙濁雜質,使肉身趨於無垢。
若精氣得不到及時補充,不僅會耽誤修行進度,根基亦會出現紕漏處,甚至會傷及本源,終生與大道無緣。
現如今,妖獸的血,骨,肉,則修士補充精氣的最主要來源。
相傳,某段極為遙遠歲月之前,大陸之主在位面戰爭中身隕,這片與他休慼與共的天地自此法則不全,大道有缺,曾浩渺如汪洋的靈氣成了無根之水,隨著歲月推移不斷流逝,時至今日,已不復當年的百一,說是末法時期也不為過。
天材靈藥適應不了這惡劣的環境,大多消亡絕種,自古流傳的丹方成了無用之物,再加上當世魂修無法與上古煉氣士一般凝聚丹火,如此一來,丹道一脈同樣斷了傳承。
少了天生地養的靈物與丹藥相輔,同樣蘊含著龐大精元之氣的妖獸血肉,自然成了修士補中益氣的主要來源,若能配上些草藥烹製成靈膳,則更是受修士們的青睞。
餐桌前,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早已入座,以手托腮,盯著滿桌的美味,墨玉般的眼珠滴溜溜轉個不停,連嘴角溢位了晶瑩都不知,眼看就要抵擋不住美食在前的誘惑。
一身碎花長裙的小女孩,長得如同瓷娃娃一般,大眼睛撲閃,瓊鼻翹挺,面板吹彈可破,雙頰透著天然的粉紅,甚是惹人喜愛,額前有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青蓮印記,為她平添一股別樣的神聖。
女孩小蓮,是洛雲三個玩伴之一。
與小蓮一比,洛雲不免要失色許多。
月前,恰逢她六歲生辰,她竟一舉叩關成功,晉升到洛雲兩年來心心念唸的引靈境。
要知道,不少世家子弟都是在八歲後才正式接觸修行之事,之後若能在四年之內破開引靈境的門檻,就已經是萬里挑一的天才了。
淬體境講究吃苦一事,淬鍊體魄,拓展經脈,皆無捷徑可走,唯有一步一腳印,方能步步登高,但若有名師指點,有食補之物相輔,同樣能少走上許多彎路,洛雲能在六歲前走到淬體境的盡頭,村中哪個長輩不說是自己教導有方。
而要破入引靈境就絕非只是吃苦這麼簡單了,悟性,天賦,根骨,甚至是天時地利皆一樣不可缺。
小蓮六歲引靈,修煉至今不過大半年的光景,以鍾天地之靈毓,造化之英秀形容也受之無愧,就連那群臉皮比城牆厚實的長輩都不好意思往自己臉上貼金,唯有一個勁地誇讚她天賦異稟。
放在別處,單論這份近乎若妖的天資,勢必會引得全天下轟動,怕是連高高在上的九大宗門也不能免俗,無論她是何出身,也要爭搶著收入門中,列為繼任大統的第一人選,傾盡宗門的底蘊栽培,甚至連那群沉寂許久的活化石都會被驚動,為了爭搶愛徒而打個頭破血流。
撇開他們幾個孩童不說,神隱村眾人誰不是大陸上兇名赫赫之輩,若無一身過人的本事修為,又何德何能成為那些頂級勢力的肉中刺,眼中釘?
連這群修為卓卓之輩,目睹小蓮這驚世駭俗的修為進境,波瀾不驚的心湖上,都不免掀起滔天巨浪。
說起小蓮的來歷,同樣是迷霧重重,讓人看不透徹,她並非村中夫婦所生,而是一個從河道上游飄落下來的棄嬰。
當時還不滿兩歲的洛雲,與年紀相仿,卻同樣早慧的阿牛和侯子,趁值守長輩換班之際,一同偷溜出了村子,跑到山谷外的河邊戲耍。
三人一如既往就要進行一場比拼,看看是誰擲出的碎石片能率先擦過河面,落到對岸。
戰況正值難解難分之際,忽聞一陣嬰兒的哭鬧聲,由遠及近聲傳來。
放眼河道中,一朵足足臉盆大小的青色蓮花順流漂落,其中蜷縮著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女嬰,她衣不著縷,正嗷嗷哭啼不止,也不知是受涼還是受了驚嚇。
三人一看,頓時就焦急了起來,卻還不至於亂了方寸,並沒有腦門一熱,就胡亂下水救人,反而一路朝村子飛奔,同時不忘高聲呼喊,試圖引得村中長輩的注意。
實際上,洛雲三人的一舉一動又哪能瞞得過眾人,他們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三人的頑劣行徑報以一笑罷了,而一縷神覺由始至終都牽連在洛雲三人身上,對於河中的動靜,甚至比洛雲他們要察覺得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