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之外早已經收割完的田地之中,兩邊規模龐大的軍團正在互相對峙。
高歡的實力比起宇文泰強的多,麾下能夠動員的兵馬更是讓宇文泰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他在邙山跟宇文泰互相毆打,高歡足足帶去了二十萬大軍。
這也是為什麼王霄能夠如此輕易橫掃各地的原因所在。當地駐軍都被帶走了。
經過這些時日的消耗,此時跟在高歡身邊的還有十五六萬之多。
而對面的王霄那邊,明顯就少了許多。
王霄利用商隊作為探子,早早的就得知高歡跟宇文泰和解,率領大軍北歸前往鄴城的事情。
雖然驅虎吞狼的策略失效,可對王霄來說,他已經賺的足夠多了。
計算了一番雙方之間到鄴城的距離,他果斷留下了行動緩慢的大批步卒,親自帶著四萬多的騎兵風馳電掣的趕了過來。
哪怕是將計謀用到了極致,可最終還是要在戰場上呈現出來。
高歡的兵多,浩浩蕩蕩的開過來猶如山崩海嘯。帶給人一種極為強烈的壓迫感。
王霄對此毫不在意。這種場面他見的多了去了。
而他麾下的這些精銳騎兵們,跟著他縱橫天山南北,掃蕩草原內外,橫行關東各地。當然也不會被眼前的這一幕所嚇倒。
眼前十多萬的大軍,在這些騎兵們看來,不過是一個個會行走的功勳罷了。
王霄採用軍功制度,戰場上有斬獲就能得到相應的獎勵與待遇。甚至家人都會因此受益。
他麾下的這些精銳騎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老兵。
頭戴鐵盔,身披上身甲、股甲、阱甲三層甲冑。手持強弓硬弩,馬鉤上懸掛長兵,馬後帶著橫刀。
按照五人,十人,百人,千人,萬人進行編制。
他們久經戰陣,經驗豐富,配合默契。
面對著壓過來的高歡軍,王霄不斷分派兵馬來往衝擊,尋找試探著對手的薄弱之處。
這些騎兵都是一人三馬。
騎乘馬是用來行軍的,馱馬則是用來揹負甲冑兵器口糧帳篷等物資的。而那些負重大,衝擊力強,持久力好的則是真正用來上陣的戰馬。
這些戰馬都是優中選優,大都是從西域等地挑選出來的高頭大馬。負重能力很強,足以支援裝備沉重的騎兵們來往賓士。
騎兵們依仗著戰馬的速度,不斷衝擊高歡軍。尤其是衝到附近就是一輪箭雨弩矢,隨即偏移離開的戰術更是讓高歡軍感覺難以抵擋。
高歡惱怒不已,命令麾下大將彭樂率領數千騎兵前去抵抗騷擾。
彭樂的騎兵同樣是穿戴鐵甲,戰鬥力不俗。
而且他們極為悍勇,哪怕數量相差甚多,也是敢於毫不猶豫的直接衝陣。
王霄這邊來往穿插的騎兵,因為準備不充分被彭樂所部接連破了幾隊。
遠處觀戰的王霄看到這一幕,當即下令“引他們過來,射馬。”
彭樂非常勇猛,可腦袋卻是不太靈光。面對陷阱毫不猶豫的追殺而來,隨即陷入了重圍之中。
紛飛的箭雨之下,大量的戰馬被射殺,騎兵們紛紛倒在了地上。
隨即大軍突擊,來回兩個衝鋒就將彭樂所部直接滅掉。
高歡那邊因為步卒速度慢,甚至都來不及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