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此時此刻的獻陵僅僅是完成了前期勘探設計工作,壓根就還沒有開工。
皇陵這種地方只有在皇帝登基之後才會開始建造,從來就沒有聽說過誰當太子的時候就開始建造皇陵的。
洪熙皇帝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而且一心想要遷都回應天府去。所以獻陵這裡根本就沒有動工。
所謂的下葬只是一個儀式,要等到獻陵真正建造完成之後才會送進去。
因為王霄廢除了殉葬制度,所以原本歷史上為朱高熾殉葬的五個妃子都活了下來。
做完了這些事,接下來就是順理成章的太子登基。
十個月之前才做過的事情現在重來一遍,大家都是輕車熟路熟悉的很。
繼繡春刀世界之後,王霄再次坐上了龍椅,而且還是大明的。
還好是不同的世界,否則的話那就真的是亂了輩分。
王霄也成為了繼朱高熾之後,第二位在紫禁城裡登基的皇帝。
之前王霄安排了那麼多,佈置了那麼多。
現在就連大禮都走完了,那接下來就該是刀兵相見。
最先倒黴的是鄭王,誰讓他跟著野心走上竄下跳的,還沒有一個之前是皇后現在是太后的親孃照顧呢。
鄭王的懲罰很重,直接被貶為庶人,徹底失去了皇家的身份。而且還被髮配去了遙遠的瓊州,永世不得離開那座島。
這種懲罰,在鄭王看來比砍了他還要悽慘。
之後倒黴的是越王朱瞻墉,他也是被剝奪了皇室的身份。只不過是被特許留在了順天府。
有皇太后的照顧,最起碼衣食無憂。
王霄藉著這次爭奪皇位的事情,釋出的第一道明旨就是削藩。
朱元璋復古,搞了個分封制度。把二十五個兒子分封到了天下各地作為藩王。
這種開歷史倒車的行為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之後繼位的建文皇帝,還有永樂大帝幾乎一生都是在忙著削藩。
魯王,秦王,晉王早在洪武年間就死翹翹了。
建文皇帝削了周,湘,齊,代,岷五個王。準備向朱棣下手的時候,靖難之役爆發了。
朱棣起兵的時候,剩下的諸王幾乎都在支援他。
可等到朱棣成了天子,他削藩下手的時候比起建文皇帝還要狠的多。
雖然他沒有直接滅那些諸王,甚至還恢復了之前被削的五王之中的四個。可他卻是成功的用各種手段收回了各處王府的兵權,同時嚴格限制住了他們的經濟收入與各方面的權力。
要知道朱元璋分封諸王的時候,王府甲士動輒數千上萬。備邊的藩王甚至還能統領邊境大軍,就連國公勳貴都要受其節制。
而且,朱元璋還規定說,一旦朝中出現奸臣,所有的親王都要整兵備戰,只要天子發來密詔就要立刻起兵勤王。
朱元璋的這些安排,使得明初的藩王有兵有權有錢甚至就連大義都有了。
權力之大,遠超歷代。
而朱棣則是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將藩王們的兵錢權還有大義全都收走,只留下了一群被當做豬養活的廢物。
原本所有人都認為大明的藩王政策就是這樣了。
可誰都沒有想到,王霄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居然又是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