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在泰山周邊的兵馬數量,絕對是有史以來的最巔峰。
除了王霄帶來的兵馬,還有投降的齊國軍士。站在泰山上往下看,入目所見都是連綿不絕的軍營。
無數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數不清的軍士列陣於大道兩側。
當王霄的車架緩緩行來的時候,軍士們齊聲高呼‘萬歲!萬歲’
站在高大的車架上,身穿貴服的王霄向著四周揮手。軍士們的反應,更加熱切起來。
眾人看到的是王霄的風光。
如此之多的甲士列陣相迎,哪怕是周天子最威風的時候也沒有過。
不過在李斯等文官的眼中,這個時候看到的卻是好大喜功。
這麼多的軍士和民夫聚集在這裡,會給當地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同時對於後勤輜重方面的壓力,也是毀滅性的。
負責後勤的官吏已經是準備自殺了,他們實在是沒辦法再負擔這種規模的後勤補給。
百萬級別的後勤補給,已經是超出了這個時代的上限。
李斯心裡下定決心,等下一定要勸說大王,三天之內必須解散軍隊,不然的話一切都完蛋了。
沒飯吃的軍隊很快就會鼓譟,跟著就會波及全軍,最後就是可怕的混亂與營嘯。
王霄不是一個人來的泰山,秦國幾乎所有的將軍都在這兒,朝中文官也是來了十之八九。
畢竟對於王霄來說,只要身在大軍之中,那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地方。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齊國的眾多降人,以及百多名儒家子弟。他們也是跟在了佇列後面,一步步的爬山。
泰山封禪這種事情,並非是祖龍首創。
實際上早在炎帝時代以來,就有七十二王封泰山的記載。
當然了,那都是遠古時代的部落草頭王,是自然崇拜的原始祭天儀式。
真正出名的,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姜小白。
他想要在泰山封禪的時候,被管仲勸住了。因為當時的周天子還在。
魯國的國君也想要封禪,不過被孔丘恥笑不夠資格,也就沒敢去丟臉。
現在王霄來了,沒人敢於說他不夠資格。整個齊國出名的儒生都在他的身後低頭跟隨。
至於說周天子,早就亡國多少年了。
李斯調集大量民夫,在最短的時間內開闢出來了一條直通泰山之巔的道路來。
王霄是下車直接走路上山,從泰山之陽登上山頂。隨行的人,自然也是跟著他一起走路。
好在這個時代的人身體素質都不錯,或者說是磨礪的不錯。哪怕是那些儒生們,也是精神抖擻的跟著他走到了山頂上。
到了山頂,王霄站在祭臺上唸了一份祭天的詔書,這是李斯寫的。
之後王霄將詔書扔進了冒著火焰的青銅大鼎之中。眾多石匠一擁而上,在一塊被運上來的大石碑上雕刻著銘文。
‘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
王霄透過在泰山之頂上行封禮,向天下表明繼承了西周以來的以德配天之說。
接下來,流程上就應該是行禪禮了。
可王霄卻是並沒有動身的意思,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從自己的衣袖裡拿出了一份新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