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這些人不告知大王,那以後還想不想繼續待在大王身邊了。膽子這麼大,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想著要處置大王也說不定。
王霄待在王宮之中忙碌自己的事情,大秦依舊是在有條不紊的修建鄭國渠,不停的積蓄實力。
一切看上去都和前幾年沒什麼變化,可實際上一股暗流卻是在呂不韋的操作下逐漸浮現。
休養生息了幾年的關東各國,再次聚集在一起正視秦國所帶來的強大壓迫感。
鄭國渠的事情,誰也瞞不住。
關東各國都很清楚,鄭國渠一旦修建成功,那作用最大的戰國三大渠之中,秦國就將獨佔其二。
戰國三大渠指的是西門豹開的鄴渠,也被稱為漳水十二渠。
再加上李冰開的都江堰,以及這次鄭國開的鄭國渠。
戰國時代開建的水渠很多,可這三個卻是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
一旦鄭國渠修建成功,大秦就將獲得額外的數萬頃良田的收入。
如此之多的糧食,足以支援秦國大軍長期在外征戰。而關東各國的兵馬,卻依舊是猶如長平之戰時候的趙軍那般,因為缺乏糧食而不得不主動進入死地。
別看長平之戰過去那麼多年了,可各國在儲備糧食等方面並沒有長足的進步。
不是他們不懂,而是國力不允許啊。
大秦這麼強,百姓們大都還在使用木製的石器幹活。更別說那些三天兩頭被大秦欺負的國家了。
作為排位第一的生產資源,糧食的產量是有著決定性意義的。
更何況,王霄早早的指點了增加土化肥效力的方法,用了幾年的時間全面推廣大秦各地之後,糧食產量增加了接近十分之一。
看著十分之一好似不多,可計算在大秦的糧食總產量上,那就非常恐怖了。
各國都很清楚,一旦等再過些年,讓大秦的實力真正攀升到了巔峰之後,那就再沒誰能夠阻擋他們被滅國的下場。
所以當春申君黃歇等人開始四處奔波遊說的時候,各國基本上都動心了。
至於說是基本上,那是因為之前被各國聯軍毆打到幾乎亡國的事情,狠狠的傷了齊國的心,他們早就打定了主意什麼都不摻和。
因此,哪怕各國的使者在臨淄城內把嘴皮子都說爛了,齊國也是沒有絲毫動用自己那四十萬大軍的意思。
甚至於,春申君黃歇都點名說,這次大秦有一位有力人士在暗中支援他們,齊國也是不為所動。
他們的回應很簡單。
“你們若是打贏了,那是你們的本事。秦國土地人口財貨隨便你們去拿。若是你們輸了,那就是活該!”
當年五國伐齊,打的齊國只剩下了兩座城。就連齊湣王田地,也是被聯軍虐殺而死。
那個時候的劫掠與殺戮,還有背叛都讓齊國人無法接受。
他們不再相信任何人。
能動員四十萬大軍,並且財力物資都很充足的齊國不肯加入,基本上就等於是斷定了滅不了秦國。
因為有著切膚之痛的三晉,實際上早已經被秦國打斷了脊樑,他們能夠動用的力量並不大。
出征打仗不是說把人拉出去就行的。
要給這些人配備足夠的糧草物資,甲冑兵器,帳篷藥材等等。
運送這些物資需要大量的人手畜力,這就是所謂的民夫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