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呂不韋是一介商賈,可說到射箭也是絲毫不差。
一連十支箭下去,九中靶心。
當然了,他射的是六十步靶子。不過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你要是換做唐以後,哪怕是將門世家出來的,也不見得能做的更好。
“丞相好箭法。”
自己本身就是箭神級別的王霄,很是敷衍的拍著手。
這份箭法,在他看來也就是勉強及格的程度。
“大王才是真的好箭法。”呂不韋謙虛的說“古之神射手,哪怕是養由基來了,也不是大王的對手。”
能在戰國時期還說個古的,養由基絕對是夠格。
王霄微微一笑,招呼身邊的那些寺人們“拿著這些陶片站遠些,之後一起向著天上扔。”
當著呂不韋的面,王霄表演了一把連珠箭。
一射就是四箭,一個呼吸之間就是連射三次。
不僅是射的快,更加是射的準。
足足十二支利箭全部射碎了一塊隨意方向扔上天的陶塊。
如此神乎其神的神蹟,之前把之前還維持著笑容的呂不韋給整懵了。
戰火綿延了數百年的戰國時代,是華夏尚武精神最為強烈的一個時期。
後世強烈壓制尚武之風的儒家,在這個時代都是仗劍走天涯的代表。
像是孔丘周遊列國的時候,雖然說沒帶著三千乘戰車去督導各國向善,可也是帶著幾十個徒弟,各個都是身上佩劍手中持弓,說不定還穿著甲冑的行走各國。
與明清時代那些花架子似的讀書人不同,孔丘的徒弟那都是真的練過。
拔劍就能砍人,張弓就能射兔子。
這麼一大幫人遊走列國傳業授道,誰敢不聽?
儒家都是如此了,諸子百家的其他門派更是不用多說。
民間都是如此了,那常年混戰的各國之間更是尚武到了極致。
可問題在於,再尚武的地方,也出不了王霄這樣的神箭吧。
一個呼吸,十二支箭就出去了,還全部都命中,還都是移動靶。
呂不韋有些理不清楚現在的狀況。
“都走遠些。”王霄揮手“本王要與丞相商議要事。”
四周的寺人與甲士齊刷刷的遠遠避開。
這種時候想要做個訊息筒的下場會很慘,五匹馬的那種慘。
“丞相。”背手而立的王霄,面色平靜,可在一旁的呂不韋看來,卻是彷彿帶著山嶽般的壓力“你對大秦是有功勞的。”
沒等呂不韋道謝,王霄就自顧自的說“邯鄲的時候,你照顧先王。之後把太后和本王接回來,再後來又輔佐先王上位。現在是平定叛亂,扶持本王上位。之後還要操勞國事。”
說到這裡,王霄微笑上前,抬手拍了拍呂不韋的肩膀“丞相,你對大秦有功。”
呂不韋感覺自己的肩膀彷彿是被鐵錘給砸了一樣疼。
大王怎麼會這麼大的力氣?
王霄之前各種射箭,為的就是震懾住呂不韋。
在這個時代裡,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震懾力。
之前呂不韋已經是有些飄了,王霄做的就是把他從半空之中給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