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則是參照國家奈米科學技術中心李丹課題組的那篇三元體系的文章,將原本用於底電池的pcbm,引入到頂電池中,構築二元idicm/三元coi8dfic體系,以期實現器件效能的進一步提升……”
魏興思一直等許秋全部講完後,才開口說道:“16.15%!工作做的非常好!”
本來他剛開始聽到16%效率結果的時候,有打算讓莫文琳或者誰去nim第三方送樣檢測一下的。
但聽到後面的時候,他卻沒有急於表態,因為魏興思從許秋自信的言語中,聽到了衝擊17%的可能性。
之前15%的效率去投《科學》,大約有兩三成的中稿機率,現在的16%去投,可能有七八成的中稿機率,如果能到17%,中稿機率就能提高到九成以上。
在面對未知的,可能更大的機會時,人們通常是習慣於多等一等的。
就像是股票、基金一樣,開始虧了總覺得過幾天就能回本,然後回本了又想著能不能多賺點,賺了一些繼續想著賺更多。
這時來了一波急剎,跌了五個點,心裡想著這肯定是短期調整,我要加倉。
結果第二天又是跌五個點,這回心中默唸價值投資,短期總是有波動,長期看好,於是繼續加倉。
第三天果然反彈漲了三個點,心中對自己的價值投資、短期調整的想法非常認可,覺得還要繼續漲下去,於是繼續追漲,加倉。
然後第四天又是跌四個點,這時心裡開始猶豫了,覺得不會還要跌吧,我還是及時止損,清倉了吧。
結果剛清倉,第五天剛開盤,直接一字封了漲停板……
彷彿是有一雙無形的眼睛在看著你操作的一般。
魏興思之前就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釣出來一隻大魚”,以至於他激動的都忘記了本來在討論的搬家事情。
於是,許秋提醒道:“我覺得這個工作可以在之前寒假搞定,因此可以籌劃著在寒假的時候搬家。”
“噢,搬家是吧……”魏興思反應了過來,想了想說道:
“那我去和手套箱那邊談一談返廠改造的事情,他們說改造的工期在一個月以內,我和他們老闆打聲招呼,儘量讓他們縮短到兩週……”
“另外,邯丹這邊實驗室有一個比較重的蒸鍍儀器,可能搬起來比較麻煩,這個我和院系那邊商量吧,找一家專業的搬家公司……”
“還有,宿舍的問題,這個我到時候和院系申請一下,看能不能同步先把你們安排到江彎的宿舍,不過這個可能比較困難,我想想辦法吧……”
“最後,實驗引數重新最佳化的問題,這個到時候搬過去了再說吧,反正搬一次家,我們要做好停工一兩個月的準備,所以最好是把該處理好的實驗都處理完畢……”
說完搬家的事情,魏興思將話題重新切換回來:“許秋你繼續按照你的思路最佳化,看能不能把疊層器件的效能再做高一些,現在《科學》文章已經寫好了,就差效率資料了……”
魏興思思考片刻,隨後一錘定音:“時間就定在寒假之前,我們把這篇《科學》文章投出,到時候效率能做到多少就是多少。”
“行。”許秋點頭表示同意,如果真的在一個月內還衝不上17%,那也只能暫時放棄。
不然過段時間萬一別人把效率做到15%甚至更高,自己的優勢將會被大幅度的擠壓。
許秋提前組會彙報,跳過了三個划水怪,段雲、田晴和陳婉清。
其實,他們剛好也沒什麼ppt可講。
段雲上週最終還是在華威offer過期的前幾天,選擇了華威,非it崗,所以薪資不高,月薪16k,14薪,接下來就是簽訂三方協議,然後類似於學姐,先到華威那邊實習。
田晴“疊層器件相關的電荷輸運研究”正式開始工作,不過由於臨近假期,她做實驗的興致並不是很高,沒有什麼實質上的進展。
為了“正當划水”,上週田晴主動找到許秋,表示“要為組裡的《科學》文章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翻譯過來,就是“我幫你修圖,你把我加到作者名單中,然後幫忙應付一下魏老師那邊”。
許秋沒有拒絕,像《自然》、《科學》這種檔次的期刊,對於圖片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有專門的美工幫忙修圖,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增色不少,略微提高中稿率。
他把田晴的名字加到了《科學》文章的第五位,排在了韓嘉瑩的後面,兩名本科生、學姐、龔遠江和魏興思的位置向後移動一位。
和上次的《自然·能源》文章一樣,現在的《科學》文章同樣是十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