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期的“collections”欄目,標題居然是“種花家鷺島大學,攀登新高峰!”
下面是一段描述:“鷺島大學由華僑慈善家tan kah kee於1921年創辦,經過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創新開放的文化。這所領先的種花家大學在化學、生物和生命科學、公共衛生、海洋科學和生態學等領域擁有雄厚的實力,並以其多學科研究的卓越成就獲得了國際認可。它立志推動其研究成果的轉變,以服務於社會需求,這是其創始人的雄心壯志。”
許秋都驚呆了,也不知道鷺島大學在《自然》上打了個廣告,投入了多少資金,不過想必不會少。
不得不說,《自然》出版社確實比較會做生意,不論是一直出子刊,還是其他方面的商業運作,都遠強於《科學》。
許秋估摸著,《科學》要不是因為本身資歷足夠老,可能早就被新生代的其他商業化期刊公司給幹掉了。
&netric指標排名,一共有四個位置。
&netric是個新概念,許秋之前沒有聽說過,於是便查詢了一下。
&netric指標是一種最近幾年新興的評價論文影響力的指標,相比於傳統的論文指標來說,altmetric是基於時下網路社會化背景下的產物,主要是瞭解論文的認可程度和分享討論程度。
&netric評分根據不同社交媒體引用文獻的次數,一般包括新聞、專利、部落格、微博,twitter,論壇等。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考量,分別是被引用量、引用源和引用作者。
新聞和部落格引用能得到最多的分數,但越多人提及、引用並透過多種來源與文章互動,文章就越有可能得到較高分數。
各個社交媒體的權重並不一樣,按照altmetric官網給出的一般計算方式:
新聞8分,部落格5分,維基百科3分,政策檔案、專利檔案3分,tle+1分,facebook、youtube0.25分,問答社群0.25分……
&netric有許多優點,比如:更新快,可以瞭解即時反饋;對非專業讀者的研究影響力;研究人員能找到合作機會;社交媒體傳播能見度……
但缺點也同樣很明顯,包括:目前對英文文獻有利,而對非英文發表的文章和研究不利;更關注熱門學科或是具爭議性的課題,只是基於關注度,對於文獻真實的質量並不能反映;不同專業之間通常無法直接比較;較容易被操縱;評分會變動……
許秋覺得這種指標對他本人或者領域內的研究者而言,意義並不大,至少很難取代傳統影響因子這種評判指標。
不過,能夠開發出來新指標,總是好事。
因為文明總是在不斷嘗試、變革中跌跌撞撞的前進。
最後,是“nature careers(《自然》職業)”欄目,分為“events(活動)”和“jobs(工作)”兩個細分欄目。
“活動”欄目,主要包括接下來召開的各大會議。
“工作”欄目,許秋看到後的第一反應是《自然》編輯部的招人資訊。
結果,他點開最上方的“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標題,發現詳情是:
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癌症生物學系、哈佛醫學院的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p),邀請申請人擔任助理教授級別的終身教職。
我們尋找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早期職業科學家,使得他們能夠將他們化學生物學和/或藥物化學專業知識,應用於基礎和轉化科學的重要問題當中。
我們提供一個令人興奮的和具有合作氛圍的工作環境,包括不同的教授與研究領域,跨越化學生物學,癌症生物學,結構生物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醫學。
……
我們是一個講求平等主義的僱主,所有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均將獲得就業機會,而不考慮種族、膚色、宗教、性取向、性別認同、國籍、殘疾狀況、受保護的退伍軍人狀況、懷孕和懷孕相關條件,或任何其他受法律保護的特徵。
我們將確保為殘疾人士提供合理的住宿條件,使他們能夠參加工作申請或面試,履行基本的工作職責,並獲得其他就業福利和特權。
請透過哈佛網站申請:
申請將於20xx年3月15日開始稽核。
居然又是廣告!
不得不說,《自然》編輯組確實商業化的氣息非常濃重。
雖然之前許秋在看傳統紙質雜誌,比如《讀者》、《意林》、《故事會》的時候,也會經常看到廣告。
但從《自然》上看到了廣告,許秋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頓時感覺《自然》這個期刊的檔次變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