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能源》的審稿意見返回,打亂了許秋之前的實驗規劃,本來他是計劃這周去江彎做y系列受體材料的合成,現在只能再拖一拖了,先專心把文章的事情給處理好。
返回學校後,許秋和魏興思碰了個頭,依次討論了一遍審稿人提出的每個問題。
好在這個工作之前投稿的時候實驗做的比較充分,許秋當時把能想到的實驗表徵全部都做了,沒有被審稿人要求補充實驗,收到了一個小改的意見。
不然如果是大改,估計沒個一兩週的時間根本改不完。
接下來,許秋連續爆肝了三天半,直到週五晚上終於把《自然·能源》文章改好,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共20多個問題,全部回覆完畢。
由於問題是在太多,許秋連感謝審稿人的話都不夠說了,把常用的感謝語句用完,到後來只能換形容詞了,類似這樣:“感謝審稿人正面的/有價值的/中肯的/……/意見。”
工作量其實還是不小的,正文的修改、補充文字,圖片的修改不提,光是意見答覆檔案就長達10頁的word。
也就是說,平均兩個問題就要寫滿一整頁word。
這個意見答覆檔案的字數,加起來一共4500多個單詞,而文章的正文也不過近5000個單詞。
四捨五入,相當於許秋又花了三天半的時間重新寫了一篇文章。
&n之類的一區頂刊,或者其他二區小文章,許秋不太會對審稿意見的答覆這麼上心。
可現在畢竟是《自然》大子刊,雖然比s三大頂刊檔次低上小半檔,但也是三刊之下,數萬刊之上的存在。
或許也只有頂級大佬,才可能會對這個層次上的科研成果不放在心上。
許秋現在還做不到這麼淡泊。
投稿完成後,魏興思主動說道:“許秋,這幾天辛苦了,家裡剛買了幾隻螃蟹,晚上到我家裡一起吃個便飯?”
其實,許秋還挺好奇魏老師家裡情況的,他來魔都五年多了,一直沒有都到魔都本地人家裡參觀過,不過,他晚上約了韓嘉瑩,便婉言拒絕:“晚上我有點事……”
“噢,那行,”魏興思也沒有強行邀請:“晚上你們出去吃是吧,這頓飯算我請,之後拿發票找我報銷。”
週日。
許秋留在了邯丹校區,沒有到江彎做合成實驗。
他本來打算繼續撰寫“全溶液、半透明、多彩”體系的《焦耳》文章,結果剛開啟膝上型電腦,還沒等碼字呢,就被魏興思喊了過去。
‘《自然·能源》文章的意見回來了?應該不會這麼快吧。’許秋內心嘀咕了一句,跟著魏老師進入218。
魏興思一邊泡著茶,一邊說道:“之前申請的中瑞stint專案結果出來了,明年就能收到專案的資助打款,一共二十萬的經費,全部都是差旅費,專門用來訪問交流的。”
“那挺好的。”許秋隨口回應了一句:“之後可以到瑞典馮盛東老師那邊交流了。”
這個專案是他之前和吳菲菲一起寫的,因此還是比較瞭解的,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假如許秋他們去瑞典馮盛東那邊交流,過去和回來的飛機票是用中方的經費報銷,而他們在瑞典產生的消費則由瑞方的經費進行報銷。
之前寫財務預算的時候這一項就差點寫錯,當時的下意識反應,是中方的支出全部由中方的經費支出。
“如果去瑞典的話,還可以順道去一趟芬蘭,訪問一下ronald,反正都是申根國家,只需要申請一種簽證。”魏興思思索片刻,說道:
&nrs會議之後吧,差不多在明年夏天的時候。”
“好的。”許秋點頭應和,之前申請中瑞stint專案的時候,他也有了解過關於申根簽證的事情。
申根簽證(s visa)是指根據“申根協議”而簽發的簽證,這項協議由於在盧森堡的城市申根簽署而得名。
時間可以追溯到1985年6月14日,那個時候德、法、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個國家在盧森堡邊境小鎮申根簽定協議規定,協議規定了成員國的單一簽證政策。
據此協議,任何一個申根成員國簽發的簽證,在所有其他成員國也被視作有效,而無需另外申請簽證。
而實施這項協議的國家便是通常所說的“申根國家”。
截至2013年底,申根的成員國增加到26個,其中就包括瑞典和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