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許秋忙擺擺手,謙虛道:“陳婉清、韓嘉瑩的科研能力都很不錯的。”
這種話魏老師可以說,但他不能接,哪怕,魏老師說的差不多是事實……
“行,你去忙吧。”
……
返回辦公室,許秋先是去安慰了一番學姐,然後找學妹拿到她的文章草稿。
開啟草稿檔案檢視,標題如學妹所說,寫上了“側鏈工程”、“不需要器件後處理”這兩個關鍵詞,看起來還行。
作者一欄,學妹一作,他是二作,三四作還是老樣子。
他又蹭了一篇二作,雖然二作沒有一作用處那麼大,但多多少少也能充當門面。
‘將來的博士畢業論文上,科研成果一欄,列上它四五十篇工作,看起來也蠻爽的。’
看完標題、作者,許秋迅速將整個文字瀏覽了一遍。
‘內容翔實,格式也不差,看來學妹寒假期間沒少努力啊。’
“辛苦了。”許秋讚揚了一句,隨後朝她揮了揮手,示意她可以去忙其他的事情了,他不似魏老師,有“學生必須在旁邊才能改文章”的強迫症。
“我們一起改吧。”韓嘉瑩卻拉過椅子,湊了過來。
“你開心就好。”許秋攤了攤手,“學妹在旁邊”的BUFF大致能提升他10%的工作效率,不過兩人的總工作效率是降低的。
……
晚飯前,許秋把她的文章改好一遍。
晚飯後,他被魏老師拉過去,再次改了一遍。
第二天,他又參與改了若干遍。
好在學妹已經是第二次寫文章,文章的問題並不多,只迭代了十幾個版本,到晚上文章便改好投了出去。
做科研,真正用來做實驗的時間可能只有一半,另一半時間會被寫文章、改文章以及其他瑣事佔據了,雖然很無奈,但這也確實是事實。
當然,如果划水過多,還會進一步稀釋做實驗得時間。
投完文章,韓嘉瑩閒了下來,許秋給她安排了新的任務。
讓她集中閱讀一遍PDI非富勒烯受體的相關文獻,尤其是合成方面的,再總結個報告出來。
……
在改文章的間隙,許秋抽空找了下陳婉清。
“你們文章投完了?”陳婉清問道。
“還沒有,”許秋笑了笑道:“這不是怕你等不及,先來討論一下吧,你那邊遇到什麼問題了。”
“還算有良心,不枉我當初費心費力教你。”陳婉清將她做的PPT開啟給許秋:“你先看看。”
‘這是在考驗我嗎?’許秋內心嘀咕著,然後看向PPT上ADA分子的合成路線。
“初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啊,讓我想想……”許秋思索了一會兒,恍然大悟道:
“是原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