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來的算比較早。
他上車後,發現車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人,輔導員還沒有到。
都是材料化學專業的同學,相比於另外兩個專業的同學來說,還是更加熟悉的,但交集也不是很多,大多都是點頭之交。
就是平常見了面,會互相打聲招呼的那種。
在大學裡,不刻意去社交的話,社交圈大多都是以小圈子的形式存在的。
而許秋的小圈子,一個是寢室三人組,也就是和陶焱、任斌他們。
可惜,他們三個人分屬三個不同的專業。
如果是參加材化專業內部的活動,他們也不能一起結伴行動。
另外一個小圈子,是大二分流後,從班級群中拉出來的一個小群,主要是娛樂向的。
群主是當時材化專業的班長,他在週末會組織同學一起出去玩玩80分、川麻、桌遊之類的,加深下感情。
可自從大三加入課題組後,許秋分配給娛樂的時間就越來越少,這個圈子的存在感也越來越低。
此外,之前做《有機合成實驗》、《分析化學實驗》這些實驗課時,分在同一小組的幾個同學,也形成了一個小圈子。
裡面包括之前保研面試時,排在他前面的易思佳,還有陳浩和孫一凡。
易思佳、孫一凡他們和許秋一樣,全都保研了本校本系。
不過,他們選的導師實驗室都在先進材料樓,平常也很難遇到。
至於陳浩,他也申請了保研,而且在夏令營的時候,也參加了面試。
但與其他三人不同,他參加的是專為“待定人員”而開放的面試。
所謂待定人員,就是申請保研,但績點排名不夠高,沒有直接保研成功的群體。
對這些人來說,系裡有額外的名額時,才會考慮他們。
比如學校的“人才計劃”,也就是義務當三年本科生的輔導員,可以保研,還有留學生之類的……
這些都是不佔用系裡保研名額的。
陳浩的績點只有2.81,績點排在他前面的還有三個人,分別是2.86、2.84和2.83。
而最後,系裡空出來的額外名額剛好只有三個,他就被刷了下去,保研失敗。
還是有點慘的。
……
大巴車上,陳浩坐在後面,許秋便向他走過去。
這大巴和校車的座位排布比較類似,也是中間走廊,兩邊各兩個座位。
陳浩也看到了許秋,主動打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