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機光伏中,大多數有效層的TEM的影象都是這樣的,主要是因為聚合物給體材料的弱結晶性。
它在共混薄膜中與受體材料PCBM混合的很均勻,沒有大的結晶區域。
拿到這樣的結果也不算意外。
一到三號都是學姐的樣品,得到的影象都大同小異。
許秋比較期待基於他的體系的TEM影象,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陳婉清本來打算拿四號樣品的,卻被他制止了,換上了七號樣品,打算先測這個。
七號樣品是P2FBT4T2OD:PC[70]BM,也就是基於目前最優體系的有效層薄膜,效率能上10%的那個。
裝樣品、加液氮冷卻、抽真空、等待。
測試員開始測試。
同樣也是拍了兩組影象。
得到的TEM圖案,和學姐的樣品圖案完全不同。
圖案非常漂亮,不再是雪花狀。
而是出現了纖維狀的圖案,一條條纖維,長度有幾十奈米,寬度則有幾奈米到十幾奈米。
大機率是有著高結晶性的P2FBT4T2OD分子形成的聚集相,可以歸因為聚合物給體的高結晶性。
這和之前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的結果吻合。
假如之後光源GIWAXS的結果也能表明其具有高結晶性,資料的一致性就非常好。
之後,又測試了剩餘的四組樣品,均表現出與七號樣品類似的纖維狀結構。
測試非常順利,之前準備的八個備用樣品沒有派上用場。
……
離開TEM測試房間。
“學姐,我有個問題。”許秋道:
“首先宣告,我不是針對你,而是在說一個普遍現象。”
“說說看唄。”
聽到他冷不丁冒出這麼一句話,陳婉清也是有些好奇。
“像學姐樣品拍出來的TEM影象,和其他人文獻中也沒多少區別,”許秋道:
“把它們放在一起根本分辨不出,哪張圖片對應哪個體系,既然這樣,為什麼人們還都要拍TEM,而且都還把它的影象放在正文中呢。”
“原來你想說這個,可能是早期TEM能看出一些資訊,這個測試傳統就延續下來了吧。”陳婉清道:
“你還得感謝這個測試傳統,不然你也不會來測,就拿不到剛才拍的漂亮的TEM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