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的五天假期一晃而過。
在此期間,許秋文章的整體框架已經完成。
正文部分,現在就差兩項比較重要的表徵,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以及魔都光源測試GIWAXS。
至於其他表徵測試,比如聚合物給體材料的核磁共振譜、元素分析,只能放在支援資訊中。
此外,他收到郵件,假期前的返修的那篇《大分子》已經被順利接收了。
這期刊的影響因子5左右,因為許秋和陳婉清是共同一作,所以兩人平分了文章發表的獎金,各500塊。
拿到獎金,就要請課題組小夥伴吃飯。
全組五個人,加上來蹭飯的學弟學妹,出去吃一頓,按人均70100的標準,就所剩無幾了。
要是每人再加上秋天第一杯別人請的奶茶,剛剛賺的獎金,基本就沒了。
魔都的物價還是蠻貴的,按照大學城附近人均70的標準,差不多點菜得半葷半素,再加上主食才能勉強吃的飽。
要是去吃火鍋、燒烤,人均100都不一定夠吃。
至於剛到手的獎金轉手就花出去這件事,兩人也不是很在意。
畢竟,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不是嗎。
等畢業後,現在拿的這點獎金,可能只是之後的日薪罷了。
……
幾日後。
“許秋,明天測試TEM,我們要準備一下樣品。”
“我記得之前測試原子力顯微鏡AFM的時候,直接拿電池器件測試就行了,”許秋道:
“TEM的樣品還需要特別準備嗎?”
“AFM測試的是薄膜表面,TEM是透射,電子要穿透薄膜測試,因此不能有玻璃基底。”
“我明白了,就是要拿一層單獨的薄膜去測試對吧。”
“沒錯,而且這個薄膜還厚度不能太厚,需要在微奈米級別,不然電子束無法穿透。”陳婉清道:
“不過我們有效層只有100奈米,倒是不用擔心薄膜厚度的問題。”
該怎麼製備TEM的樣品呢?
許秋沒有急著檢視系統影像,或是求助學姐,而是自主分析起來:
之前在張疆做合成時,將聚合物材料溶於氯仿或甲苯中,然後滴入甲醇溶劑中,倒是能形成聚合物薄膜。
不過,那厚度應該有毫米級別了,顯然不可取。
大機率還是要用到旋塗的方法,得到奈米級別的薄膜。
只是旋塗肯定要用到基底的,那麼問題便轉換為“怎麼將薄膜和基底分離”。
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