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麼樣,實驗還是要繼續的,把產物完全處理出來,製備器件,測試效能,結果自然會見分曉。
……
許秋在第三批反應的五個反應瓶中均加入封端劑,開始封端反應。
然後他回到A501,開啟電腦,準備檢索文獻。
有機光伏領域的文獻數量還是不少的,哪怕許秋只看一二區的文獻,一個月也有幾十篇。
而像是鈣鈦礦這樣的熱門領域,一個月甚至能有上百篇文獻。
文獻數量如此繁多,指望把文獻內所有內容都記住是不現實的,時間間隔長了,就只能記住個大概。
而且,大多數的文獻他只會讀個摘要結論,看看圖片而已,只有發表在頂刊或者對內容非常感興趣,他才會通篇閱讀。
這次要找一些實驗細節,就需要重新翻閱文獻。
好在“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魏老師在把文獻列印出來前,也會看閱讀一遍文獻,並將文獻的摘要、結論、引用格式總結出來,分好類放在WORD文件中。
同時,他為了保證他的學生也認真看文獻,會發給他們紙質文獻,並要求他們看完文獻後,到他的辦公室把文獻的主要內容給他講一遍,有時候還會提一些問題。
而且,他還要求學生整理電子版文獻,把文章標題的截圖,正文中的圖片和表格,以及其他值得注意的點,放在一頁或幾頁PPT中,還要標註文獻的引用格式,方便日後查詢。
之前有機光伏領域的文獻,都是學姐在講,同時PPT也是她負責整理。
……
對於聚合物給體材料來說,主鏈是長的共軛結構,通常是共軛的芳香環,比如苯環或者噻吩環。
主鏈這樣的共軛結構,可以很好的傳導帶有正電荷的空穴。
通俗的來講,主鏈像是“電線”一樣,空穴會沿著的這根“電線”,從薄膜內部轉移至電極表面,再被電極收集,產生電流。
而聚合物主鏈外的部分,被稱為支鏈,這部分通常是烷基側鏈,它們是不導電的,可以理解為“導線”外面的絕緣橡膠皮。
不過,這層絕緣皮的主要作用並不是用來絕緣的,而是為了讓聚合物材料能溶於溶劑,方便溶劑處理,旋塗成膜。
如果支鏈太大或者太多,會降低材料的光電效能。
這是因為在有效層中,電子/空穴對必須在給體和受體接觸的介面處才能拆分,形成自由的電子和空穴載流子。
如果真的像電線一樣把給體都包住了,給體和受體就無法接觸,就沒辦法形成自由的電子和空穴載流子,也就沒辦法產生電流。
因此,在能保證聚合物給體材料溶解性的前提下,支鏈不宜過長過多。
……
許秋開啟他們整理好的WORD和PPT檔案。
先是在WORD中檢索,帶有氟(F)原子的聚合物給體材料,然後在PPT中找到對應的文章,初步檢視一下標題和圖片。
如果值得閱讀正文,就去找到對應的PDF格式的文獻,閱讀全文。
許秋主要看研究者對比帶氟原子和不帶氟原子的同類聚合物給體材料。
結果發現,其他研究者報道的帶有多個氟原子的聚合物給體材料,通常都選擇了較長的烷基支鏈,普遍比不帶氟原子的多幾個到十幾個碳原子。
而他這次的合成反應,他並沒有修改支鏈中碳原子數量。
也許這就是產物溶解性較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