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吳菲菲拔下隨身碟,朝隔壁218辦公室走去。
田晴在不斷翻看答辯PPT,段雲則在埋頭碼字。
許秋找到學姐,問道:“今天的實驗怎麼說,有效層怎麼塗?”
“就用你之前幫我配的那六瓶溶液,條件的話我寫給你。”陳婉清邊說邊寫,然後將寫好的便籤紙遞給許秋。
她接著道:“塗完之後我教你蒸鍍,這次主要是幫我補資料,做器件效能的重複性實驗。”
“好的。”許秋道。
他透過文獻也瞭解到,所謂的重複性實驗指的是:
用相同的實驗條件,重複某項實驗,得到多組實驗資料,在去掉異常資料後,計算剩餘資料的平均值、極值和標準差,作為最終資料。
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因偶然情況造成的實驗資料失真,避免產生錯誤的實驗結論。
像是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最重要的效能指標就是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
所以要做很多批次的電池器件,然後給出最高效率、平均效率和標準差。
期刊的檔次越高,審稿人對於重複性實驗的要求也就越高,會要求重複10次、20次甚至更多次。
…………
做好防護工作後,許秋將週五做的兩盒基片傳入手套箱中。
對於分別塗有PEDOT和氧化鋅的兩種基片來說,在它們上方旋塗有效層的操作都是相同的。
許秋首先檢查了之前配製的六種溶液,發現均溶解的很好,可以直接使用。
然後他夾取一片基片,用移液槍取60微升的溶液,滴在基片中央。
&n.,60秒。
將塗好的基片取下,放入一個新的培養皿中,蓋好蓋子等待,直至基片表面變黑,再放回原培養皿。
這步是溶劑退火,利用旋塗後殘留的溶劑,誘導薄膜中的聚合物結晶,從而改善薄膜的顯微形貌。
接著,130攝氏度熱退火20分鐘。
然後,用氯仿溶劑進行擦片。
最後,在基片背後邊緣處做好標記,比如:“1:1:0,1200r”、“1:0.4:0.6,1200r”等等。
這些實驗操作是學姐已經寫在便籤紙上的,所以他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照做便可。
如果是將來他自己進行實驗,那麼便要考慮所有的實驗細節:
比如,移液槍一次取60微升還是70微升溶液;旋塗轉速是1200,1000,還是1500r.p.m.;溶液的濃度是20還是24毫克每毫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