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雪橇狗迎來了輝煌一刻,當時白喉病肆虐,只有1400人的諾姆鎮情況危急,便向安克雷奇求救。
而當時諾姆地區除了有白喉病毒在肆虐,還有連日的暴風雪在呼嘯,在那個年代,還是使用露天座位的小飛機根本無法起降與準確巡航。
危急時刻,阿拉斯加州長決定用20只狗拉雪橇隊伍,接力運輸血清到諾姆。1925年1月26日,抗白喉血清,由鐵路運輸至費爾班克斯西部的尼納納鎮,1925年1月27日夜間,第一隻狗拉雪橇隊出發。
那條運輸線路在北緯64度附近,正值每年的極夜時間,大部分路段都是在黑夜進行,溫度都在攝氏零下35度以下,最低氣溫居然低至攝氏零下50度。
1925年2月2日黎明,第一批血清送到諾姆,歷時1125公里的路程共耗時127小時,只有不到5天零5小時!
現在比賽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人性大救援,比賽路線和當時並不相同,畢竟真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下進行比賽,無論人還是狗都受不了。
相關比賽介紹很多,可是很少介紹到的是,當時為了救援諾姆鎮,那條路線死掉了很多雪橇犬,主要是累死的……
如今開展的是賽事,不是要玩命,所以除了長度一致,其他的都有所變化。
降落在朱諾國際機場後,他們還要乘坐汽車前往安克雷奇市區,比賽起始地就是這座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市。
小蘿莉不懂,問道:“既然是從安克雷奇市出發比賽,那我們幹嘛不在那裡降落?安克雷奇市也有機場的,我們地理上學過。”
王博說道:“因為安克雷奇市就像1925年的諾姆鎮,這會遭遇了暴風雪,飛機沒法降落,所以我們得從陸地上趕過去。”
他們乘坐的是大巴車,車上開闢有狗狗座位,不少人帶著狗在車上。
這算是當地的一個特色,狗拉雪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有汽車的時候肯定還是乘坐汽車更方便、更舒服。
可是這時候不能扔掉狗狗,所以大巴車上都給狗狗設立了專座,就是鑲嵌在後面的一個個籠子。
大巴車頂著風雪緩慢前行,入目所及之處全是皚皚白雪。
小蘿莉趴在視窗看了一會,王博將她拉了回來,時間久了會得雪盲症,這很傷害眼睛。
小白狐和胖貓兄弟一直趴在視窗往外看,看著外面呼嘯的冰雪那叫一個興趣盎然,它們一邊看一邊鄙視小蘿莉:人類真是脆弱,看個雪景都會瞎。
經過一個白天的艱苦跋涉,夜晚的時候,大巴車終於進入了安克雷奇市。
這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佔地面積有五千平方公里、人口有三十多萬,可是夜晚他們進入的時候,王博以為自己是到了荒郊野外,哪有什麼人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