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定的位置,由下至上,一層一層的,或坐、或立在大廳中依次向上。
最高處當中者乃是我佛如來。
如來左右兩位尊者,老的是摩訶迦葉,少的是阿難陀。
這最高一排最左面是阿彌陀佛,右面是藥師佛。
第二排中間者乃是觀音菩薩,兩側是善財和龍女。
最左面是普賢菩薩,最右面是文殊菩薩。
第三排中間者乃是地藏王菩薩,兩側老的是憫公尊者,少的是道明尊者。
最左面和最右面分列的是四大天王。
最前排中間者乃是彌勒菩薩。
兩側分別是韋陀護法和伽藍護法。
大殿中還有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耀、十八迦藍等
大殿中雲蒸霞蔚,整座大雷音寺好似被雲霧托起來的一般。
今日諸佛雲集,萬佛齊聚。
眾佛的目光匯聚到最上層。
都知道佛祖今天召集眾佛前來必有大事。
因為就連在外傳道的,作為我佛繼承人的四大菩薩都被召集回來了。
第一位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有時又作曼殊室利。
意為妙德、吉祥。
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為“法王子”。
他是智慧的化身,將來經常協同如來宣講大乘佛法玄理。
第二位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愛心)
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菩薩,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的簡稱。
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
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第三位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入山求道,飢寒病癘,枯坐蒲團,是曰普賢;普賢者,苦行也。
普賢是佛門以苦行方式修行的代表。
第四位地藏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思密知秘藏”,所以名為“地藏”。
也就是說,地藏菩薩具足了最高的德性,不但能夠承載眾生的苦難,而且能夠了知一切生命的法要。
佛本四大菩薩齊聚已經是很多年沒有出現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