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異火之旅第五日,礦洞。
準備妥當的尋詭小隊,在兩位考古學教授的指導下從廢棄礦洞口下礦。
隊伍裡有二師姐水澹峙、藍蘭、黑淵、胖子、蘇靈圖、黑瀾、姬小君、兩名水家成員,水善、水雨,以及青州大學考古學教授陳嵐風、屈強。
其他則在空口負責接應。
因為三小隻狀況特殊,黑淵把它們留在了礦洞口,不准它們跟來。
他們身上穿戴了最前進的先進的裝備,能應對90%洞穴以及墓地危險。
準備妥當後,陳教授和黑淵走在隊伍最前。
廢棄礦洞以前用來掘金,礦民用最簡單原始的工具從礦洞深處採集到的礦石、礦料,再由負責運輸的人用小推車把礦料一車一車運送至洞口。
蜿蜒曲折的礦洞被木頭撐起,車轍印清晰可見。
黑淵舉著大功率電筒,聽陳教授說起礦洞逸聞。
“民國初期,這座礦洞因為地震的原因垮塌過,青州大學考古系建立以後,我們第一批發現礦洞的學生和老師專門來此重修過洞口。”
隨著陳教授講述,眾人看向四周和頭頂,發現洞口的一段木龍骨和洞壁確實要比深處的嶄新堅固許多。
“陳教授,這個礦洞有多深?”黑淵虛心請教。
“礦洞由一條主幹、四條枝幹組成。”陳教授從懷裡摸出一本泛黃的手札,翻開後才看清,上面是手繪般地圖。
是陳嵐風當年隨考古隊下礦後親自繪製的。手札上還清晰地記載了每條支礦會遇到的危險。
他二指併攏為劍,在紙上比劃,“喏,我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主幹礦脈了。這條主幹由西向東,較為筆直,大約要前進400米。”
礦洞主幹在延伸到山中腹地後,出現上下兩個方向。
往上,還是一條較為筆直的通道,陳教授說這條通道開拓後,因為沒有發現富足的金礦,便中途捨棄了。
向下的通道挖得更深,他們這次探索的主要目的地也在這個方向上。
一行人緩慢前行約5分鐘後,看到了主幹的底部。
這裡果然有上下兩個方向,都搭建了木梯,因為年代久遠,木梯腐朽得較為嚴重。
“大家行動時要多加小心,不要亂跑亂喊,這座礦洞年代久遠,又遇到過幾次地質災害,隨時可能垮塌。”陳教授再次叮囑。“你們記住我昨晚告訴你們的幾個要點。”
眾隊員紛紛點頭。
昨晚結束晚餐後,陳教授花了兩個小時給他們普及礦洞的專業知識,同時,也教了一些常規危險的判斷和急救措施。
沿路裝有礦燈,也是陳教授他們當年留下的,但發動機已經停止工作,需要前往檢查。而裝置間就安置在朝上的通道內。
兩名水家成員主動請纓,要去檢查裝置。黑淵同意了。
......
進入礦洞口,尋詭直播團的流量便開始穩步增加,彈幕裡,很多人開始談論礦洞奇聞。
有魚友煞有介事地說:“青龍山脈的這個礦洞我知道一些情況,二十多年前,具體哪一年記不清楚了,宣縣地界發生過一次地震,礦洞就是那個時候塌的。”
有魚友不信,懟他:“你說得那麼準確,好像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樣。”
“當然準確,我就是宣縣人,那次地震時,我只有5歲,屋子裡睡得香甜時,被家人抗出來的。礦洞垮塌的事就是聽縣裡獵戶說的。”
這時候,又有說是宣縣的人出來印證剛才那人的話。
“對對對,沒錯,我記得更清楚,是26年前,因為那天我剛滿12歲,還記得家裡來了好多同學給我過生日,晚上玩得晚了,好幾個同學沒回家,就歇在我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幾個半大小子只穿了褲頭,抱著被子就衝出去了。”
“這麼說來,這座礦洞很危險咯,結構肯定在那次地震中受到損傷,主播大大你們要小心啊。”
黑淵的手機震動起來,拿出來一看,是曲老闆發來的資訊。
“黑淵,打聽到了廢棄礦洞垮塌的具體時間,是26年前的5月13日。”青州地震局能查到當年地震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