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蒜頭是攤主老闆的小兒子,7、8歲的樣子,長得虎頭虎腦的,老闆姓日子過得苦,小傢伙一有空就來幫大人看攤。
老人在這一帶很受尊敬。
他坐在小桌上吃飯,動作一絲不苟,不慢不快。
“劉伯,您年紀大了,怎麼還要自己出來買早餐,您一輩子沒兒沒女的,請個護工吧。”老闆看著很善良,和老人的關係也相處得不錯。
他在這條街做了好多年生意,他口中的劉伯一直是一個人。
“不用不用,這把老骨頭還能用哩。”
“劉伯,我聽說去年政府要幫您重新修復院子,您怎麼不答應,修好了騰一兩間房出租,也有收入不是。”
“不能修,不能修啊,我要為老爺看院子,他走的時候院子就那樣,等他回來院子還是那樣。”
早餐攤販們並不清楚老人口
中的老爺是誰,他們年紀都不到50,20多年前他們都還在農村務農,或是在學校讀書。對這個宅邸的事不知半點。
不過他們都認為老人只是年紀大了,心中總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口中的老爺恐怕已是耄耋老者,走不動道了。
等是等不回來了。
那院子破舊成那樣,等老人一走,沒人打理,不出幾年肯定要被政府強拆。
他們只是可惜老人的固執終將是泡影。
勸是勸不動,但力所能及的事還是能幫助一二。
平時送給米,買個油,搬搬重物也是有的。
有人同情就有人抱怨,油條攤位老闆的媳婦是個近40的婦人,生活重擔在這個女人臉上留下了刻痕。
她彎腰做事,頭髮半散開,雙手在冷水裡泡著,又紅又腫。
女人白了丈夫一眼,埋怨他多管閒事。那老頭頑固得很,從來都是油鹽不進。又窮又固執,不肯修葺房屋,就算不願租給外人,租給他們放放桌椅做個臨時小倉庫也是好的。
這片老宅看著古樸大氣,生活卻格外不便,因為下水道和市政工程鋪設不進來,他們做生意接水、搬運都要走很遠。
若是老人肯在政府扶持下修葺房屋,肯點頭出租哪怕一間很小的房子,也能放點重物,不至於早晚運送。
可老人就是不肯。
賣包子那家媳婦也沒什麼好臉色,他老公一有空就往老人家送米麵,大部分時候都是接濟,而不僅僅只是搬運。
他們的生活也很艱難,還有心思同情一位即將邁入棺材的老人,女人們總是有怨言的。
男人們也不和自家女人計較,笑笑就過去。
該怎麼還怎麼。
只是老人一年比一年老去,又沒子女後人,怎麼看都是本賠本買賣。
老人吃完早餐,拄著柺杖把一張皺皺巴巴的10元錢放在小蒜頭手裡。
“劉伯,不用給了,您來吃口早餐不值幾個錢。”
小蒜頭聽到爸爸說這話,就把錢又塞回老人手裡。
“不行,你總是這樣,會賠本的。”
“怎麼會賠本,您一週也才來吃一回,一碗豆漿一根油條才幾個錢,吃飽沒,沒吃飽我再去切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