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名錄?”無名念出了封皮上所提的四個大字,緊接著,便保持著這份新奇,雙手一展,翻閱起來。
她的動作極為緩慢小心,生怕稍有不慎就會將這本泛黃的古書撕裂。
此書中主要記載的,就是這些石雕少女的來歷。
“宣宗三年,歲在庚辰,恰逢百年天災,薄田農物死,池魚涸其泥,酷暑持三月有餘,直至聖女誕生,天忽將大雨,連綿數十日,緩災旱,解鄉苦……”
無名接著暗淡的燈火念著這些隱晦而繞口的古文,大致瞭解到關於這個荒村的不少故事。
據書中記載,首聖女,名喚水瑤,於災害年間出生於村中一戶人家,且在其出生一個時辰後,驪北村突驟大雨,從而緩解了旱情。
為此,村中頗有威信的一名神婆便斷定了水瑤是九天神女轉世,從此往後,水瑤便成了十里八鄉皆知的聖女。
不過從那時起,便已註定了這名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往生將不再快樂了。
而這一切,都是拜神婆所“賜”。
神婆對眾人說,自己受到天神託夢,諸人必須對聖女以表尊敬,為此,村中村民自掏腰包為她修建起了這座聖女祠,雕刻了石像,將剛學會走路的水瑤帶到了聖女祠中供奉。
不過說是供奉,還不如說是囚禁來的準確。
水瑤被規定不得跨出聖女祠一步,只得在這聚集廟宇和住所為一體的小院中終生。
她也不得似其他女子般,同男子互訴衷腸,結為連理,身為聖女她必須是擁有最乾淨的靈魂。
就這樣,水瑤從小就被剝奪了情與愛,日復一日地履行她聖女的職責。
而她的職責,便是安靜地端坐於自己的石像之下,聆聽每一名向來朝拜的村民的心聲,並且以那一套神婆交給她的“法術”來幫助村民實現自我的願望。
但水瑤做不到讓每個人的心願都能成真,逐漸地,村民開始懷疑她,懷疑神婆,懷疑聖女一說。
時間久了,就連她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是人人口口相傳能抵天災的聖女。
直至幾月後,村中一名婦人誕下一名男嬰,水瑤才逐漸贏回了民心。
這名婦人,已經連續生下五個女孩了,一直以來,她為了生得男孩,可謂是費了很大精力,求神拜佛,討偏方,能做的她都做了,可這肚子中始終是沒能蹦出一個帶把的小子來。
直至懷上這第六胎,婦人便終日來到聖女祠中朝拜,哪怕是村中人皆道水瑤是個假聖女,她也一日不落地來頂禮膜拜。
最終,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誕下一名白白胖胖的男嬰來,如了她的心願。
此事在村中傳開後,神婆便以大作說法,向眾人表明,是因為之前他們的誠意不夠,所以心願才無法成真,而這名婦人能夠如願,就是因為她一直以來的誠心信仰。
之後,村民們再次拾起了對聖女的信奉,且比以前更為狂熱了,在這些年間,的確有那麼數人如了自己的心願。
但好景不長,驪北村的這名首聖女,在十七歲的年紀,便香消玉殞,歸了西。
她死後,一時間村中亂成了一團,沒有了精神支柱的村民,感到恐慌和無助,但沒過多久,神婆便又提出了一個說法來。
她道,水瑤是因為歷練結束,功德圓滿所以重回天界去了,接下來,會有新的一代又一代的聖女降臨,庇佑驪北村萬世安康。
而判斷新的聖女的方式,便是在上一任聖女死後村中最先誕生的那名女嬰,便是新一任的繼承人。
就這樣,驪北村這聖女文化便久久地流傳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