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一張黑臉上臉色黑了黑:“不要了,我認為楚舜導演不會有太好的心情。”
弗朗、露易絲贊同的點頭。
“一般人獲得第二名了? 肯定就會志得意滿? 但天才心中只有第一名。”懂姨保利娜言辭確鑿道:“別看導演現在保持著笑容? 那也只是修養好。”
艾梅麗恍然大悟,弗朗和露易絲再一次贊同點頭。
觸不可及劇組剛走出電影宮,有一堆媒體攔住楚舜,旁邊一齊走出來的康德也被攔住
“請問楚舜導演,對於《觸不可及》丟失金熊獎,對於評委組是否有什麼意見。”
“作為國際性的導演,輸給一位德國新人導演,您會懷疑獎項的公正性嗎?”
“有評論家認為,觸不可及輸的原因是票房太好,獲得金熊獎、金棕櫚獎、金獅獎的電影全球票房基本不超過三億美金。”
《巴黎時報》、《洛杉磯娛樂寶》、《慕尼黑早報》、《圖片報》、《環球時報》等等。
密密麻麻,吹哥不在身邊,連維持秩序的人都沒有。
楚舜一句話也不要說,在頒獎典禮現場保安的幫助下,上了酒店的車離開,這是在典禮要結束時,讓弗朗打電話訂的。
並不是他高冷,這種情況無論你說什麼,都會被曲解成記者想要的樣子。
哪怕說“《觸不可及》獲得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也是值得慶賀的事”。
信不信到記者口中會變成:“楚舜導演暗指柏林電影節評委組不公”、“楚舜導演強顏歡笑,為作品感到不公”等。
當全世界的媒體,想要把你捏成正方形時,你本身是圓形這件事,並沒有多少人在意。
哪怕即便是有媒體如實報道,並不加以“解讀”,看客們也會更傾向導演會感到不公平。
反正是結果已註定的回答,楚舜不回答效果也差不多,相比前者是輕車熟路的老司機,後者被記者團團圍,顯得茫然失措。
“康德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就超越了楚舜導演,拿到了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請問對此怎麼看?”
“並不是。”康德道:“楚舜導演是我個人非常尊敬和喜歡的導演,他的許多作品,我反覆觀看好多遍,《雅爾塔會議》能夠獲得金熊獎,只能說在特定的場合下,比起楚舜導演的作品要佔優勢,況且我認為影片題材雅爾塔比起觸不可及更加容易受到青睞。”
在接受採訪時,康德是一種在說老實話的階段,媒體們很很欣喜,“不怕你老實說,只要肯說,我們就能亂說”秉承如此良好的傳統。
電影節的爭議在影帝和影后身上,因為演技這東西是最好分辯,而本身作品比藝術,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LSP眼中什麼都是停車場”,連《六格》都和天堂電影院並列了,還有什麼奇怪?
再加上許多參加電影節的電影,並沒有公映,《雅爾塔會議》好不好也是看過的影評人說一說,但觸不可及全球票房五億美金,可以排進年度票房前十了,知道的人太多,不轟動才奇怪。
網路上除了島國激動,還有就是美利堅、法國、義大利這三個國家的網民們表現得異常活躍。
“歐洲電影人的想法很抱歉我一直弄不懂,或許這就是他們要的藝術吧。”
“楚舜如此有名的導演,《觸不可及》如此精彩的作品,然後沒有獲得金熊獎,的確是歐洲電影節的風格。”
沒錯,美利堅的網民主要是嘲諷歐洲電影節了,一方面是比較追捧歐洲藝術,另一方面也不會放過貶低的機會。
法蘭西和島國一致,為楚舜叫屈,畢竟《觸不可及》之前被評委法國近五年最佳的作品。
怎麼滴?最佳還拿不到金熊獎?
可拉夫傑克第一時間在推特下寫下來評價:“如果德國佬想要捧出一位世界級的導演,是讓這位導演拍攝出世界級的作品,而並非讓他駕著另外一位世界級導演的梯子爬上去,柏林電影節比戛納電影節早成立十年有餘,但影響力卻不如戛納電影節,我想究其原因是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