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秦鍵給予柴院交響樂團的大加讚賞,魯傑羅也道出了另一個原因。
“學校對管絃器樂的重視程度一直凌駕於傳統的鋼琴與聲樂之上”
在彩排後與個別樂團成員的溝通中,秦鍵得知樂團每年都會出訪很多國家進行表演,並且學校經常會邀請一些經世界級的演奏家來與他們同臺合作。
一名來自以色列的大提琴手告訴秦鍵他們參加排練不但有學分拿,還有高額的補貼可以賺。。
對此秦鍵感慨,不愧是財大氣粗的柴院。
想來也只有投入如此大量的精力與金錢,柴院才得以打造出這樣一隻常年線上的流水學生樂團。
秦鍵問對方畢業之後是否願意繼續留在莫斯科繼續從事職業樂團的工作。
對方回答如果能被職業樂團選中,他非常樂意。
他還告訴秦鍵莫斯科的職業樂團有很多,而且普遍待遇都很高,除了那些專業異常優秀的畢業生以外,剩下的人中有不少都願意在畢業後繼續留在莫斯科。
這也讓秦鍵不由聯想到自己的樂團前景,好的遇才是留住人才的最好保障。
——
次日秦鍵沒有再去涅高茲音樂學院,上午他去柴院出版社提交了他的出版策劃案。
葉戈爾那邊他可以等,出版社的流程他也不想耽誤
策劃案是廖林君幫他寫的,裡面詳細的說明了關於秦鍵欲將《俄國鋼琴的發展與歷史》一書引入華國進行翻譯出版的前前後後。
包括中文版的圖文簡介與目錄以及3000字左右的樣章試譯。
在多羅菲亞的提前關照下,工作人員利索的將秦鍵的申請報備。
離開出版社時,負責的工作人員將秦鍵送至大門口,並告訴他只需三個工作日左右審批檔案就會下來。
“謝謝。”
秦鍵伸出手與工作人員握了一下手。
接著上了街邊等待的車,在工作人員的目送下離開。
車上。
“周哥,送我去趟革命廣場,我想買點東西。”
...
二人抵達革命廣場,秦鍵來到他曾經踱步的唱片店門口,見櫥窗上的那張拉赫瑪尼諾夫唱片還在。
接著他走進店門,十分鐘後他帶著五張唱片離去。
兩張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一張是1951年施納貝爾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的版本,另一張是他的偶像波里尼與指揮家阿巴多合作的版本。
前者是公認的權威之作,後者他聽過數字錄音版覺得也非常版,尤其是波利尼在第二樂章的處理,直擊他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