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莫扎特從未問世的作品。
這部只有四幕情景的歌劇比起魔笛、費加羅婚禮這樣的長篇巨幅來說只能算作一個短劇。
整部四幕外加切幕過場一共不過45分鐘。
這45分鐘是秦鍵當初根據樂團總譜的總時長所作出的推測。
雖然只有45分鐘,但這並不意味這部歌劇單薄。
單單就從樂團的各聲部配器還有每一位角色的演唱表演難度來講,這部歌劇都算的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從故事來說,這部歌劇的劇情比魔笛要抽象的多。
...
45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
在寧仟夏所飾演的‘母神—奇拉’最後以高昂的詠歎結束第四幕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譁——————”
“好棒啊!!”
“仟夏學姐唱的太好了!!”
“我也好想加入社團啊!!”
儘管只是一遍走臺,這對於臺下大多數剛入學不到半學期的新生來說都是震撼的。
秦鍵也鼓著掌,大家幾個月的努力他看到了。
作為一個學生社團,能把這樣一部歌劇全靠摸索到這種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不過從內心來講,看完這四幕演出他很難說出滿意。
當然,這個過程他並未付出過什麼。
可經過肖邦大賽的洗禮,在與世界各國頂尖樂團合作過之後,如今他的眼界已不是是半年之前。
他認可大家的努力,但他也必須承認學生樂團與專業樂團上存在的根本差距。
參差不齊的個人水平。
單說音樂,聽完四幕,這是他直觀的感受。
樂團裡明顯有人在渾水摸魚,話難聽,但事實就是如此。
再到歌劇,他沒有從阿瑪多伊斯的遺願那裡得到半點反饋。
換言之,這不是他要的‘亞大與奇拉。’
再或者說,這四幕舞臺根本還上升不到歌劇的層次。
首先。
樂團過於臃腫,音樂缺乏最基本的層次。
其次。
舞臺的戲碼編排雖合理,但演員的心思更多的只是放在了演唱上,表演上滿是痕跡。
若是以如此的舞臺呈現去參加比賽,那實在沒有去德國折騰的意義。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