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堯在法奇奧立鋼琴上延續了他前三輪光潔的音色。
鋼琴一經開始他就表現出了積極演奏的一面。
第一樂章通篇下來他始終維持著較大的演奏音量,這與埃德蒙多的第一樂章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反差下,他的處理不失個人亮點。
現代鋼琴流派的技巧屬上乘,樂句變化豐富。
唯一有些遺憾的地方就是他沒有著重將這一樂章裡的裝飾性旋律進行更細緻化的演奏。
這一點有可能是由於他加持了過大演奏的音量,旋律和裝飾顯得沒有整合為一。
不過這一點的並不算在扣分項內,只是如果他能更細緻化的演奏裝飾部分,這裡應該會成為一個不錯的加分項。
音樂來到第二樂章,方宗堯明顯注意到了第一樂章的問題。
這一樂章他演奏出了大賽選手的格局,且感情深刻。
肖一的第二樂章是整曲的精華部分,它貫連以三樂章,做承啟共功能。
埃德蒙多在演奏設計中放棄了這一樂章的抒情部分,只將其作為了一個過渡樂章。
而方宗堯將這一樂章拆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半做承,一半做啟。
轉入小調之後他的句子更加強調起旋律的抑揚頓挫。
演奏至此,埃德蒙多留給觀眾們的肖一作品結構算是徹底被方少爺化解。
和瑞琪兒的第二樂章設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注重作品結構設計的現代流派鋼琴在此處為方宗堯解決了埃德蒙多留下的問題。
從二樂章的後半部分開始,他指下的肖一成功的進駐到聽眾們的耳神經。
第一次昇華,他將音樂寫意。
舞臺的燈光下,方少爺的額頭上已經滿布了細密的汗珠。
他專注的表情和抬臂落指的動作一如在華韻賽的舞臺一樣,未曾發生過半點改變。
他習慣踩踏板的時候收腰,喜歡在一個樂句結束後翻下手腕。
這些習慣伴隨著他近兩年的生活,圍繞著他日復一日。
這兩年來,他的初心依舊沒有改變過,以成為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家為人生目標。
從小熱愛音樂,天賦卓越,方宗堯一直走在同齡人的最前列。
他本代表著華國青少年一代最具實力的演奏者演奏者,直到華韻賽的敗北。
但那一次的失敗並未讓他受挫,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心中的鬥志。
也是那一次比賽讓他認識的自己原來並不在乎比賽的成績。
同時他意識到知道自己應該還有更大的空間。
脫離了父親的管治,他離開燕京去到紐約。
迎來了鋼琴人生的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