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征服眾人的就是他演奏中的那種獨特的個人特質。
他像是會操控肖邦的音樂。
今天的第一樂章裡,他演奏的像是一個青春少年在吟唱詩歌,除了起音的一個強音之外,他在開始的音樂和音量都偏弱。。
雖然聲音小,可音樂刻畫出的形象細節都清晰的展現了出來。
接著,隨著呈示部的主題出現,他的演奏開始有了明確的方向感,前期鋪設的細節逐漸開始拉起整個樂章的張力。
到了發展部,鋼琴所做出的和聲效果直接籠罩在了樂團之上。
朦朧美,氣質美,波蘭音樂之美盡顯無疑。
前10分鐘的佈局在這一刻全部顯現。
埃德蒙多沒有用太多的氣力就死死的抓住了臺下的觀眾,尤其是評委席上幾名在開始前已經不太看好他的評委。
他們被埃德蒙多在演奏中體現出的腦力運動所折服。
昨天的六名選手裡,能將音樂主見全然融入到演奏當中的只有瑞琪兒一人。
只用一個樂章,埃德蒙多就給現場就帶來了彌足的驚喜。
布蘭哈諾的心沉下一半,一旁的安傑依微笑依舊。
...
音樂到了第二樂章,埃德蒙多的額頭上已見汗珠。
他擦過額頭踩著樂團進入了演奏
肖一的第二樂章是古典與浪漫主義兼具的佳作。
埃德蒙多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他將每一個裝飾性旋律都演奏的很恰當。
沒有過分的修飾點綴,一切清晰自然,像一箇中年人在淡淡訴說著心裡話。
整個樂章最後這種淡淡的情緒中結束。
他將第二樂章作為一個情緒的過度樂章來演奏,合情合理。
...
第三樂章一開始,埃德蒙多潛伏了一整個樂章的鬱積的情緒一下蹦出來了。
快板迴旋曲中,他的每一次觸鍵都像是射出了一股清新華麗的泉水。
舞臺燈光下,他熱情洋溢的起起伏伏的身型彷彿讓臺下看到了在第三輪上的那個身影。
但是令一些人失望的是他們沒有在感受到那種充滿激情、大力磅礴的演奏氣勢。
埃德蒙多在第三樂章後續的演奏中越來越慢,因為樂團的音量再逐漸加大,對比之下他的音量似乎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