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鍵:“嗯嗯,放心吧,那掛了啊。”
何靜:“拜。”
秦鍵:“拜。”
...
收起電話,秦鍵又是自顧自的一嘆,接著再次陷入了思考。
最近這一段他的遭遇可真是與來卑爾根之前那一段完全反了過來,
在國內的最後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在為第三輪比賽的奏鳴曲曲目選擇犯愁,那時他不知道該選哪一首是因為三首他都不來電。
而現如今他再次陷入了最後一輪曲目的選擇困難中,這次他的問題是兩首協奏曲作品他都很喜歡。
肖一自是不用說,不論是三個樂章中的哪一章,都曾在午夜夢迴時打動過他。
在秦鍵心目中,肖一是一首動人的詩篇。
尤其是第二樂章。
就像肖邦自己對於這個樂章的形容——‘它富於浪漫氣息,具有寧靜而相當優鬱的性格,它要表達這樣一種印象:人們凝望動人的景色,心中喚起美好的回憶,彷彿在迷人的春夜月光下的夢境之中。’
這種美輪美奐的感覺令秦鍵神往。
對於這首作品他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欲,這表達欲裡想傾訴的內容是他在任何版本中都沒有聽到過的。
如果能在到最後的決賽,他想把自己對於肖一的理解演奏給每一個人聽。
這是單從他對於曲目本身的角度出發來說。
從比賽選曲的角度來說,肖一‘中獎’的機率也遠遠超於肖二,這是肖邦大賽的歷史。
歷屆肖邦大賽冠軍幾乎都選擇了‘肖一,’雖然聽起來更像是一種傳統,但似乎確實是這樣。
冠軍人選是評委席上的人物們給出的答案,而評委席上的大人物們有近四分之一都是歷屆肖邦大賽的冠軍。
秦鍵不得不考慮他們最後的心中偏好,如果他們更青睞於那些選擇‘肖一’的選手呢?
但是。
對於肖二秦鍵又有一種莫名的情愫。
最初在準備這兩首作品的時候,,當秦鍵得知肖二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是肖邦陷入一段單相思才寫下來的時候,他便對這部作品產生了不小的興趣。
因為這個單戀的女主角並不是喬治桑,而是一個普通的音樂學院的聲樂系女生。
要知道肖邦一生只寫了兩部鋼琴協奏曲,其中一部就是寫給那名女生學的。
這不得不讓秦鍵感興趣。
隨著繼續的深入瞭解,秦鍵在蒐集的資料中找到了一份肖邦的書信。
書信中肖邦寫道:‘這半年來,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夢到她【聲樂系女生】,但是還是未跟她交流半句,我就是在思念她之中寫下了慢板樂章。’
於是秦鍵帶著這種情緒再次聆聽肖二的慢板樂章,之後他淪陷了。
雖然音樂史上眾說紛紜,有樂評人說這首作品是肖邦決定去法國之前留給祖國的餞別禮,有史學家說這部作品是肖邦在描寫自己的初戀。
秦鍵知道肖邦走了,秦鍵也不管肖邦最後和這個女學生戀了沒戀,但是他確定自己確實從這部作品的慢板樂章感受到了一股濃厚的暗戀味道。
酸酸的,脹脹的,癢癢的。
“這感覺太美妙了。”
秦鍵同樣想在賽場上去演繹這個段落。
只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裡且不說哪一首是熊掌,但只能選其一是沒法改變的。
練到晚飯前,秦鍵最後過了一遍肖二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接著便離開了琴室。
晚飯結束後,他在坊間裡找到了正在忙碌的老酒保。
“大爺,我定的鋼琴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