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的掌聲下,秦鍵結束了第一個話題。
“孩子們,記住音樂同樣是一門聽的藝術。”
掌聲落下時,一個年齡約莫十二三歲的小男孩突然舉手問道如何在網上聽秦鍵的音樂,這個問題一經問出,不少家長也附帶問起了秦老師有沒有課程的光碟或音樂cd之類的東西。
“網上有一些我的演奏影片,很好搜,用水果機的家長也可以在iTunesStore裡面找,不過我的專輯是收費的,價格可能有點貴”
秦鍵頓了頓,微微皺了下眉,“cd的話,暫時國內不太好買。”
何止在國內不好買,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那張莫扎特在亞洲一共才有幾張。
回答完問題,秦鍵開始了他今天的第二個話題。
關於練琴的問題,他也是拆分成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對於琴童的建議,另一部分是給家長的話。
對於不同階段的琴童,秦鍵給出的建議也各有側重,不過主題都圍繞在一個練習時的時間分配上。
“我日常每天大概會練八小時的琴,特殊情況可能會到十個小時,甚至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的時候也有。”
話音一落,臺下一陣譁然。
就連秦剛聽到這話瞳孔也不自覺地收縮了一下,好傢伙,他之前並不知道秦鍵一天會練這麼久。
聽著臺下的反應,秦鍵沉吟了一下,問道,“有多少家長朋友是八小時工作制的請舉下手。”
臺下不少家長去起了手。
“八小時外,你們有加班的情況嗎?”
不少家長點了點頭。
秦鍵點點頭,示意家長們可以放下手了:“其實我和你們一樣,只不過我的職業恰巧是彈鋼琴,特殊情況也會加班。”
這話一出,利馬就讓一些家長朋友找到了認同感。
“所以對於我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琴,八個小時是我給自己定的標準。”
秦鍵強調了‘標準’這個詞。
“對於每一個學琴的孩子來說,都應該有一個每日標準——即我今天需要練多久的琴。”
“而作為家長,應該配合孩子去完成這個標準,如果孩子本身沒有一個標準,家中應該透過與老師溝通為孩子建立一個這樣的標準。”
這話雖然有點老生常談的味道,但是秦鍵還是希望強調這一關係對於孩子學琴一途的重要性。
“有了標準,就可以去制定實地的練琴計劃了。”
“還是以我為例,通常的八個小時中,我會用開始的三個小時來做手指熱身練習,練習內容為音階琶音。”
“每一個人對於熱身步驟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但這是絕對必要的。”
“沒有哪一個舞者會在沒有熱身舒展前就開始跳舞,也沒有那哪一個運動員可以在身體僵直的狀態下直接上場比賽。”軒軒書吧
“如果一個孩子每天的練琴時間為一小時,我建議至少用10到20分鐘的時間來做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