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著手指聚攏之後的流暢擺動,秦鍵的整個身體都慢慢的鬆弛了下來。
接著抬起左手加入演奏。
很快。
在這種肢體感知下,他的左手也很快找到了那種運指的流動感。
漸漸的,休息間內一高一低兩條音階線從分隔狀走向了融合,而後又從融合化為分隔。
反反覆覆的過程裡,面板上的連奏數值滿滿的增長著。
05,07,08
大約40分鐘後。
秦鍵雙手停了下來,輕嘆一口,“有點意思。”
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發酸的雙臂,休息室間的大螢幕上,音樂會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個人的表演。
“小號的確吹的不錯。”
秦鍵點了點頭,轉身再次回到鋼琴前,開啟了肖邦的手位公式。
十指的運動弧線
連奏33
斷奏0
“斷奏沒有變化。”
很明顯,後面二十分鐘的時間裡,連奏基本上就沒有再增長過。
而且重複的演奏導致人越來越無法專注的去聆聽演奏出來的聲音。
“為了保持演奏手型和感受十指間的傳動動,所以大多數的注意力都用在了雙手上,這樣以來,彈奏時間一長,卻是會忽略實際演奏中的音響。”
“這還只是五個連音的最基本練習。”
“如果現在用這樣的彈奏方式去演奏複雜點的快速琶音音階,恐怕自己都做不好。”
“肖邦手位果然沒有市面上所謂的那麼簡單。”
秦鍵唏噓片刻,眉頭微蹙。
目光再次放到了文字內容上。
‘如果演奏中憑藉審美力和感覺音樂會變的栩栩如生,而以嚴格的學院派方式來精準的演奏每個音符則會適得其反’
“嗯————”
如果審美是從聽覺感受而言出發,那也就是說感覺是指觸鍵?
拋棄固有的教條化觸鍵,然後在新的觸鍵發聲中去聆聽?
帶著新的疑惑,秦鍵繼續往下看。
‘想要在複雜風格的千差萬別中找到令人滿意的平衡,請重新認識自己的雙手吧’
那所謂的令人滿意的平衡就是指,演奏者新的觸鍵發聲和耳朵之間產生的平衡?
秦鍵音樂間似乎又抓到一點莫名的東西,但是他還不確切。
“那歸根結底還是在雙手上。”
目光再次移動到圖片上,仔細的觀察了起來。
片刻。
“嗯?”
秦鍵疑聲。
他發現圖片中的雙手的中間三指幾乎都是搭在黑鍵靠裡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