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排排密集的總譜中找到了一排在譜號前標註著‘ve大提琴’的樂譜。
在這行樂譜中,他將譜面上帶有音符的部分部圈了起來。
在圈上表示出一個四個大字。
主題旋律
接著同樣在標有‘trb低音提琴’的樂譜中以同樣的方式把旋律圈了起來。
不過在這還有一個細節,在低音提琴最後一小節的旋律中,本書的作者像是在印刷體上又特意標出了一個大大的莊嚴的。
待將所有標記記號,秦健像是印刷版的將所有的譜子印到了腦海中。
二十分鐘後。
“呼。”
“下一個。”
‘第八變奏原速,鋼琴斷奏主題。’
看著複雜至極的譜面,少年撓了撓額頭,再次拿起鉛筆。
“八度。”
“又是八度,還是一片八度,了。”
最後在這一章的開頭,秦鍵標上了一個強有力的記號。
“繼續。”
“第九變奏,原速,樂隊以三連音為伴奏,鋼琴穿梭於伴奏間”
一個小時後,少年停在了第十一個變奏處。
“今天就到這兒吧。”
輕輕的伸了個懶腰。
儘管疲憊,但是身心上的愉悅是無法言語的。
透過系統的總譜閱讀,秦鍵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交響音樂的魅力。
雖然只能看著一個個音符,憑空臆想著各種樂器的音色交匯到一起時的感覺。
但僅僅是這樣,就足夠讓人忍不住起一胳膊雞皮疙瘩了。
“拉赫馬尼諾夫,格林卡以來e國浪漫主義傳統最後的華章,這話說的果然沒錯啊。”
久久過去,秦鍵才從交響編織的一個個音符中走了出了來。
對於五天後的決賽。
他更加期待了。
能夠演奏這樣的音樂,本身就是一件足夠幸運的事情了。
櫥窗外的天色已經暗了下來,秦鍵輕輕的嘆了口氣,將眼前被劃的亂七八糟的樂譜合了起來。
整個下午,秦鍵所有的思緒都用來和一個作曲家進行精神交會。
拉赫的這首狂想曲是以帕格尼尼《隨想曲》的二十四個主題為基礎,相對應的創作出了二十四個鋼琴變奏,分為了三部分,然後將其串聯到一起,在樂隊的協奏下,最終成為了一首完整的鋼琴協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