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鍵剛醞釀好情緒彈出第一組和絃就被廖林君打斷了。
“停。”
上來就有問題?情緒不對?音量不對?還是踏板不對?
秦鍵有些疑惑的起身看向廖林君。
“抱歉,來彈這架琴,剛調好的,幫我試試看。”
……
換了一架琴,秦鍵再次醞釀情緒。
差不多了。
秦鍵沒有開啟揹包裡的奏鳴曲集。
猶豫了片刻,專注引導也被放棄了。
腦海裡迴響著第一天上課廖林君提出的在第四個問題。
“自己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呢?”
沉思了一會,秦鍵抬手。
和絃再出,肅穆的和絃下,音樂的沉重感接踵而至。
依然是從莊板的開始。
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演奏者秦鍵,開始了他的表演。
……
全曲結束。
“感覺如何?”
一邊傳來的話,讓秦鍵心中一緊,這話該怎麼回答?
說心裡話,剛才這一遍比起掛著面板時的演奏水準確實水了不是一點兩點。
但秦鍵心裡依然有一絲喜悅。
畢竟只有自己明白是什麼導致了前後演奏的差異。
在純粹靠個人能力的情況下,自己剛才不但完成了一二樂章的背譜,而且從演奏的完整性和情感表達上來看,也已經具有了一些輪廓。
如果在給自己一些沉靜的練習時間,秦鍵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的更好。
這種‘更好’絕不是簡單的完成譜面,秦鍵描繪不出來,但是心理確鑿無疑。
更重要的是,這放在曾經絕對是不可能的,即便在大學畢業前,那段最刻苦的日子裡。
“林君姐,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再….”秦鍵有一絲激動,誰不希望看見自己的進步呢?
“等一下,”廖林君有些茫然的打斷了秦鍵,“我的問題很難理解嗎?”
廖林君推了一下鏡框,一臉認真的看著秦鍵:“我的意思是,這架琴彈起來如何,這麼說明白了嗎,先說說低音區的感覺。”
“….”
這樣子嗎?
秦鍵認真的點了點頭,“好吧,這架鋼琴的低音區音色偏幹。”
頓了一下,秦鍵繼續說道,“拋去室內空氣乾燥的緣由,估計是琴絃的碳鋼純度不夠高,另外個別琴絃上的銅絲纏的不夠均勻。”
前半句那是秦鍵的感受,至於後面那些話,也只是隨便一說,畢竟腦子裡的鋼琴指南清楚的記錄著有關於鋼琴製作工藝這一塊內容。
說者無心,聽著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