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老闆姓遲。
這似乎是句廢話,但在李琴和溫朔這對母子,以及知情的李香、胡軍海夫婦,李彬和馮春梅夫婦心中,也只記得那位“老闆”姓遲,卻不知道對方的叫什麼名字。
事情過去這麼多年,他們這些知情人甚至都懷疑,當年那個騙子,是不是姓“遲”?
畢竟,人家是騙子嘛。
怎麼可能告訴你真實的姓名?!
當年李琴丈夫去世,一個人帶孩子,在仙人橋農貿市場擺攤賣雜糧,最初還掙了點兒小錢,結果被騙子盯上後,施以連環套的騙術,當初還年輕,又沒什麼文化見識的李琴,一心想著多掙錢讓孩子能過上好的生活,結果被騙,拿出所有的積蓄,還借了不少的錢,進購了一批綠豆、黃豆、紅小豆,結果大部分都是變質發黴的爛豆子。
李琴那一次生意,賠得乾乾淨淨,還欠下了大筆的債務。
她在親戚面前哭得死去活來,訴說著整件事的經過,自己的不易,但,她沒有在兒子的面前掉過一滴淚,卻實實在在地告訴兒子,家裡欠下了外債,是她這個當媽的沒本事。與此同時,李琴告訴所有借了錢的親戚朋友,她哭,訴苦,只是承受不了的一種宣洩,但不會賴賬,一定會慢慢連本帶利地把所有錢還清,讓借了錢的朋友們放心,她也不會去尋短見,她還要把兒子養大!
從那以後,李琴不敢再去做生意,也沒有了做生意的本錢,只能辛辛苦苦地在農貿市場作清潔工,掙得少,但省吃儉用,總能把孩子養大,能慢慢地,一點點還錢。
而且那時候給予李琴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希望的,就是年紀還小的兒子,就開始撿廢品、拾破爛掙錢,給家裡貼補。
從初中開始,溫朔的收入就開始超過了母親的工資……
那些年,家裡欠下的外債,幾乎有百分之八十多,都是溫朔掙來的錢還上的。
那些年,除了馮春梅之外,幾乎沒人找他們母子要過賬!
讓李琴和溫朔深感歉疚的,便是欠下這些親戚、朋友,乃至鄰居的錢,時間太久。
誰借出去的錢,不想讓借債的早點兒還上?!
看著李琴和溫朔這孤兒寡母日子貧苦,李琴掙得又少,誰不擔心,借給這對母子的錢,打了水漂?!
但大家可憐孤兒寡母不容易,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要……
甚至有些人,已經打心眼兒裡放棄了這筆債務——算了,估計這輩子他們都還不上了,唉。
認倒黴吧!
可時間拖得久了些,但到底,是還上了!
最讓這些借給李琴錢的人感到欽佩和感慨的是,在沒有把錢還上的幾年時間裡,只要是見到了債主,李琴每次都會主動提及還欠著人家錢,並信誓旦旦著將來一定連本帶利地還上。每年春節前夕,李琴也會登門致歉,請求再寬限些時間,會還錢的……
其實民間大多數親朋之間借錢幫襯,債主也不會非得逼著你早些還,在意的是,你是否當回事兒。
債主們最憤怒,最擔心的,就是借錢的心裡沒這回事兒。
那就令人厭惡和憤怒了。
感情我們借給你錢,還有罪了?
你的日子過得倒是踏踏實實,我們卻天天惦記著,我們圖什麼?
所以,李琴的態度,決定了親戚朋友直接的情感,沒有因長時間借錢不還而受到傷害,與此同時,維繫了情感的持續。
瞭解李琴那些年的親人們都知道,如果不是被騙,當初丈夫去世,家裡留下的積蓄,以及李琴在農貿市場擺小攤掙的錢,雖不至於豐衣足食,卻也不會讓孤兒寡母的生活那般困頓。
最大的苦,是揹負債務給予精神上的折磨和巨大壓力。
沒有受過那種精神折磨,長時間煎熬的人,不會懂得,騙子給人帶來的傷害有多麼巨大。
尤其是,如李琴這樣的孤兒寡母!
不僅是欠債的精神折磨,還有一些閒言碎語、幸災樂禍的嘲諷等等,給人造成的心理傷害——這源自於李琴堅持著,沒有再嫁人。其實李琴也並非沒考慮過,改嫁之後生活輕鬆些,兒子也能過得更好一些,可年代不同,那時候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還帶著一個孩子,想再改嫁,難度真的很大,別人會說她剋夫,會說她帶著一個兒子是累贅等等,除非……找一個條件很差的人!
條件太差的,曾經有過一個好丈夫的李琴,肯定看不上,也擔心兒子跟著自己改嫁到那邊之後,吃虧吃苦。
於是乎,一些曾經上門牽線說媒的人,以及那些想過娶李琴的家庭,在被拒絕之後,難免會心中忿忿著,四處傳播李琴的壞話,一個剋死了丈夫,沒啥文化,帶著一個兒子,還被人騙了錢的傻娘們兒,竟然有臉在改嫁的事兒上挑剔?
呸!
活該她守一輩子的活寡,吃一輩子的苦頭!
長得也不錯,為什麼寧肯吃苦受累不嫁人?
八成早就私底下勾搭人了吧?
風言風語和旁人的指指點點、冷嘲熱諷,以及欠下親人朋友債務的壓力……